特斯拉Robotaxi直接使用现有硬件(即纯视觉方案),以及与量产版本同源的FSD系统,不做额外改装和调校。这是一条与主流L4级自动驾驶方案截然不同的技术路线,带有明显的特斯拉风格,激进且大胆。这种做法让非特斯拉车主的私家车无缝接入Robotaxi网络去“接单赚钱”成为可能,但客观地讲,这套系统的“底子”仍是L2级辅助驾驶。特斯拉目前的做法,实际上是用L2级别的“底子”去执行L4级别的“活儿”——让车辆在没有驾驶员的情况下,自主载客运营。至于L4级别特别强调的安全冗余,特斯拉的答案是“暂时靠人”。
如果说特斯拉Robotaxi想要打造的是“全民车队”,那么以Waymo、百度萝卜快跑和小马智行为代表的行业主流选择了更稳健,但成本更高的“精英车队”模式。该模式的核心在于“硬件冗余”和“多传感器融合”,不计成本地堆砌,以求万无一失的安全保障。Waymo第六代传感器套件拥有13颗摄像头、6颗雷达和4颗激光雷达,车上还装载了一系列外部音频接收器。小马智行最新第七代Robotaxi则装备了9颗激光雷达、14颗摄像头,以及4颗麦克风、2颗涉水传感器和1套碰撞传感器,实现车身周围360°无盲区、650米范围内的物体和环境检测。这种“高价高能”路线打造出来的,是专为无人驾驶运营而生的“精英战车”。
当然,技术路线本身并无高下之分,不论是“全民多视觉”还是“精英多融合”,最终都需要用“安全”和“稳定”这两个硬指标来衡量。
和L2级辅助驾驶的渐进式发展类似,L4级自动驾驶/Robotaxi也有一套更严格、更细致的“自证实力”路径。以此标准审视特斯拉Robotaxi目前的“副驾安全员+小范围+少量车”配置,只能说勉强踏入了早期示范应用阶段。而主流的L4级自动驾驶公司早在几年前就已跨过这个阶段。特斯拉Robotaxi显然还未真正“上桌”。(节选自远川汽车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