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关于特斯拉的新闻接连曝光。股权被抛售、车辆被破解、金港店关闭等消息传出后,在2014年年底,特斯拉中国又经历了一次人事大变动,两年三度换帅,可见特斯拉进入中国后并非顺风顺水,而是“水土不服”。
与此同时,虽然目前特斯拉概念被炒得异常火爆,但更多的业界人士并不十分看好其在华市场表现,认为其销量情况不可与美国市场同日而语。
而事实上,特斯拉进入中国市场后的进程似乎未能如其所愿。根据《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特斯拉仅走完在工商部门注册第一步,市场还远未实质性启动。
探其原因,大致可归纳三点:首先,特斯拉在中国采用了和美国一样的直营模式。这种模式确实可以保证用户体验,并且使特斯拉品牌不易因权限下放受到伤害。但这种模式的缺点也很明显,由于只做直营,特斯拉需要承担传统上由经销商承担的销售、客服工作,这使得对销售以及售后人员的要求极高,销售网络扩张速度缓慢,在华照搬美国模式有些急于求成。
其次,一个更加棘手的问题在于国内不完备的新能源产业基建。来到中国后,特斯拉发现充电站建设遭遇了土地和用电两方面的困难:无法顺利获得建设用地、增容电伏和建设成本偏高、与国家电网的合作不畅。另外,受到电池供应的限制,特斯拉还面临着产能不足的考验。
再次,这两年,特斯拉美国总部与中国团队之间的矛盾纷争不断,反映出特斯拉的“人和”短板日益彰显。人们似乎得到了一个有趣的结论:特斯拉美国总部和特斯拉中国更像是两家公司,互相产生牵制,导致企业发展上的阻力出现,故在得不到美国总部支援的情况下,特斯拉中国不得不面对持续不断的品牌失控与车主维权难题。其团队用两年时间证明了一个道理:在中国市场照搬美国模式,是行不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