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epaper.shautonews.com/Img/2025/4/pc2025041181f710dd5d5b44c28a3a98c9758240f8.jpg
近来有媒体报道,到2015年,全国的新能源汽车产能规划将达到550万辆,远远超过现有的销售水平和国家总体规划,并对当前新能源汽车
http://wap.shautonews.com/content/2014-11/23/026544.html

等待处理…

新能源汽车产能问题的一孔之见

作者 张明生
2014/11/23

近来有媒体报道,到2015年,全国的新能源汽车产能规划将达到550万辆,远远超过现有的销售水平和国家总体规划,并对当前新能源汽车产能问题提出疑问。

为此,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秘书长回应道:“新能源汽车的产能没有报道得那么夸张,现在正在运行的各大企业的能力只是几万辆,一般的只有两万辆。从电池来说,大概从现在往前推5年,这段时间内,建设的电池生产线如果折算为纯电动汽车,一般就是年产1万辆份、两万辆份,即使现在新建的一些合资项目,规模比较大,也在5万辆份这样一个范围之内,我不知道这500万是怎么统计出来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11月17日清晨的“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中播发了带有该秘书长讲话录音的新闻,可见此事的影响程度非同小可。

媒体之所以会以550万辆的数字来质疑我国新能源汽车产能问题,是因为其只是简单地累加了所收集到的数字,便匆忙地下了结论,而没有对这些数字加以分析和研究。原因不外乎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将规划产能当作都可以实现的实际产能来对待。由于近年来政府在政策上加大扶持重点发展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的力度,加上新能源汽车也是汽车工业创新、转型的标志之一,成为我国从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转型的机遇,各地纷纷启动新能源汽车项目。为数不少的城市设立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区,规划动辄数十万辆,有的甚至达到上百万辆。规划的规模大,从地方政府来说可以体现对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视,对企业来说可以用巨额投资计划吸引政府的支持,规划产能自然多多益善,两相各有所得,何乐而不为。但实际上,有些项目并没有实质启动,仅仅处在纸上谈兵阶段;有些项目虽已启动,实际规模也小于以前公布过的规划规模。所以,用规划的产能数字来说明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产能将过剩并不靠谱,只能是博取公众对该媒体的关注。

二是没有严格界定新能源汽车的范畴。何谓新能源汽车,我国汽车工业界目前并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即使是国家支持的纯电动汽车,那些从电瓶车演化而来的,只是装了铅酸蓄电池和电动机的车辆算不算新能源汽车?目前就有争议。赞成者将之称作微型短途电动汽车,反对者认为这根本就不能算作新能源汽车中的电动汽车。

现在,生产这类铅酸蓄电池加电动机的“电动汽车”企业在山东省就有上百家之多,一些稍有规模的企业号称已有20万辆产能,也有企业宣称要达到100万辆产能。如果将这些“电动汽车”的产能也当作新能源汽车的产能,那总的规划产能确实会超过500万辆。但是这部分产能是万万不应算入新能源汽车产能的。说句玩笑话,这类产能划入电动自行车的产能也许更合适一些。

三是没有注意传统汽车产能与新能源汽车产能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当前已有新能源汽车产品投放市场的主流汽车生产企业,并不是在专门投资新建的新能源汽车专用生产线上生产的,大多是在现有生产线上共线生产的。尤其是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都是在现有车型平台基础上,根据动力总成布置需要和相应的安全性要求在白车身阶段改装而来的。这些企业新能源汽车的产能更多的是指白车身改装的生产能力,而不是指包括冲压、焊装、涂装、总装等四大工艺在内的完整的生产能力。所以,要准确统计新能源汽车的产能,不是一道简单相加的算术题,而是一道涉及传统汽车产能、新能源汽车产能此消彼长的代数题。以主流汽车生产企业的新能源汽车产能现状而言,目前只有不足,远未达到过剩的程度。

对于我国汽车工业的有关数据不加分析,简单解读得出不切实际结论的事情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了,这次新能源汽车产能将过剩的说法不过是又增加了一个实例。

因此,对于汽车行业的评论人士来说,看到一个数字切切不要信手拈来就加以评论并给出结论。

上篇:谨防幻想“弯道超车”
下篇:造成观致“难度超出预期”的原因
分享到

© 2019 上海汽车报社有限公司

备案号:沪ICP备16052313号-2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