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4月份进口车数据有所好转,但依旧不能掩盖一季度整个进口车市场萎靡不振的局面。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进口车,尤其是豪华进口车市场未来仍将处于一个下降通道之中。
在这种大环境下,跨国车企肯定不会将筹码全部压在进口车市场上,国产显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从去年至今,已经有多个进口车品牌宣布将在中国落户。包括英菲尼迪、捷豹路虎、沃尔沃、雷诺、讴歌、JEEP等诸多进口品牌,都高调公布了其国产落户计划,同时,包括自今年年初已经国产上市的奥迪Q3在内,未来还将有多款进口车将通过国产方式上市,包括奥迪A3、沃尔沃XC60、奔驰B级、DS5、马自达CX-5等。
从目前已经公布国产计划的进口品牌和进口车型来看,SUV和中小型轿车无疑在其中占了大半壁江山,这基本上符合进口车市场上SUV依旧保持增长和A级车份额不断扩大的局面。当然,由于各品牌在中国市场上基础不同,其产品的国产化进程也将大不相同。
依托现有基地实施国产
这类车企的主要特征就是已经先一步在国内通过合资,拥有了一个或数个生产基地。进口车国产化本来就是其既定产品战略的一部分,可以说,从一开始就应该赢在起跑线上。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奥迪,其在国内的产品战略基本大多都遵循一个先进口后国产的战略,可以说其进口是为了国产探路,也可以说国产先利用进口来积攒人气。从市场效果来看,奥迪这几年主流车型国产化之后的效果都相当不错,不管是A6、A4还是Q5。此番国产的Q3和将要国产的A3,一是时下最热门的紧凑型SUV,另一则是A级轿车,都算得上是紧贴市场需求。
当然,除了宝马以外,并非所有已拥有生产基地的跨国企业都能如奥迪一般风光。例如奔驰、又例如沃尔沃,虽然这两家进口车企,一家准备国产A级车,一家准备生产SUV,都是热门车型,但过往一些战略或市场上的缺失终究还是造成了一些影响,虽然起步早,但未来却未必能跑赢后来者。
快速合资启动国产
主动进攻型。这类企业基本在进口车市场上斩获颇丰,但此前却从未涉足国产领域,例如捷豹路虎、雷诺等,又或者如JEEP这种,国产进程曾经中断过的车企。这些车企的国产化进程,主要是受到进口车,尤其是SUV进口车持续热销的推动,同时,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已使单纯依靠进口车的企业不能适应各方面的挑战。国产之后,既可以在税收、制造成本方面获得相当可观的减免,同样车型的市场售价相比进口车,可能会低上10万元左右,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大大增强。同时,还可以利用中国市场挖掘老旧经典车型的剩余价值。例如捷豹路虎即将国产的神行者2代,以及JEEP指南者,就是典型的进口转国产车型。
受市场所迫被逼国产化
这类车企中最典型的就是本田,其高端品牌讴歌在进口车市场上可以用一败涂地来形容,不仅品牌缺乏市场认可,连经销商都接连弃其而去。但本田在中国的发展,又的确需要讴歌这样的品牌为其“撑腰”,同时,本田肯定也不愿意白白丢掉这块利润丰厚的市场。只能说是在各种无奈之下,讴歌的国产化才姗姗来迟,虽然定下了一个3年后实现国产的目标,但目前生产基地都尚未确定。现在看来,在已经公布国产计划的跨国车企中,本田是进度最慢的,不过,这也符合其一贯保守的风格。
整体来看,进口车国产化的进程已经不可阻挡,对于这些跨国车企来说,国产之后的销量,肯定比单纯进口要更上一个台阶,在中国市场获取的利润也能更多反哺给母公司。同时,低端中小型车型国产,高端依旧维持进口的结构组合,也更有利于企业在这个全球最大市场的可持续发展。对于中国消费者来说,曾经的进口车国产之后,将呈现出更高的性价比,自然是一件好事。但对于现有格局中的各级车型来说,进口车国产之后,尤其是中小型进口车国产之后,其售价必定无限接近现有国产同级车型,这些在品牌上更有优势的车型对现有格局所造成的冲击,远非单纯进口车降价可比。(顾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