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epaper.shautonews.com/Img/2025/5/pc202505194ce7612c850a4cde886fbe4c0f8b158f.jpg
近来,“中国梦”是一个热门词汇。“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官方如是说。而
http://wap.shautonews.com/content/2013-06/02/028223.html

等待处理…

“中国品牌”汽车与中国梦

作者 王蕊
2013/6/2

近来,“中国梦”是一个热门词汇。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官方如是说。而对于人民而言,最朴素的幸福感来自衣食住行。行虽然位列末位,其重要性也不容小觑,比如2012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双超1900万辆,已位

列全球第一。而很多“汽车人”的梦想,则更上一层,不仅是停留在保有量、产销量上,而是但愿某天,“华系车”同“美系车”“日系车”一样,成功走入世界的主流舞台。

回顾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史,每一步前进都走得并不轻松。20世纪50年代,艰难起步;80年代掀起合资热潮;上世纪末开始打造自主品牌……终于,我国汽车产业产销量连续四年蝉联世界第一。不过,大而不强,仍是“汽车人”的困扰。有人做过这样的数据统计,目前在汽车发动机、电喷、ABS、微电机、安全气囊等核心零部件领域中,外资占据绝大多数比例。“这么多年,我们连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车企品牌都没有。”原机械工业部部长何光远的叹息看来不无道理。

汽车产业的辉煌有着必然的内在道理,和国民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和政府的导向支持密不可分。20世纪80年代,中国市场对轿车的需求量迅速增长,政府在1986年也正式将汽车工业列为支柱产业;2009年,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率先出台,一系列鼓励消费措施的实施,让汽车成为最早复苏的行业;而如今,在汽车与环境、能源、交通等矛盾陡然激化的大背景下,车市微增长已成定局。尤其是,汽车产业似乎已经不是未来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着力点。

“内忧外患”中,汽车产业发展的方向在哪里?“华系车”究竟会不会只是“痴人说梦”?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妨先排除环境、资源等外界因素看看,汽车产业发展的瓶颈究竟在哪里。答案还是指向我们的核心技术能力,它可以说是品牌发展的重要基础。

产品研发对形成企业技术的能力起到关键作用,外资的“控制型”战略对我们汽车产业的发展极为不利,不过,“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例如,吉利收购沃尔沃对知识产权的执着;上汽对于荣威品牌竭尽全力地打造等等,都从不同侧面反映出“汽车人”对于梦想的坚持。近来,中汽协将“自主品牌”改称“中国品牌”似乎更预示着“汽车人”奋起一搏的决心;而长安汽车党委书记、副总裁在微博上发表的言论则把打造“中国品牌”的心愿描绘得更加明晰:“……长安汽车决定企业官方不再称自主品牌汽车,而是改为‘中国品牌汽车’,尽管多年的‘自主品牌’汽车的叫法已很习惯,但我认为改为中国品牌,更利于与国际交流和理解。”而且,“中国品牌”更为深远的意义还在于背后的大国梦想。希望随着“汽车人”的自强不息,“中国品牌”汽车能够在世界汽车舞台上大放光彩,圆一份属于“汽车人”的“中国梦”。

上篇:“ETC专用”非专用折射什么问题
下篇:车轮上的上海
分享到

© 2019 上海汽车报社有限公司

备案号:沪ICP备16052313号-2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