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上海车展日前落下帷幕,81.3万的参观人流又刷新了历史纪录。事实上,两年一届的上海车展和北京车展一直在展览面积、参展车数量、新车发布量和观众人数等硬件方面叫板。但是,对于车展的“软实力”,特别是在人文关怀方面,笔者认为,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关于展台布置。进驻整车及国际零部件馆的参展商,全都以特装展台形象亮相,参观者大都留意到的是展台布置的华丽和气派,却很少有人注意到展台布置的细节,那就是一不留心就容易踩空的台阶。笔者注意到,不少观众举家前来参观,有坐轮椅的老人,也有躺在婴儿车里的孩子,但是由于不少展台都没有运用缓坡设计,使得这些特殊人群多少显得有些“不方便”。在这点上,笔者觉得东京车展的做法非常值得借鉴,所有的展台都采用了无障碍设计,在展台四周都有带弧度的缓坡,杜绝了台阶可能对观众造成磕绊。显然,这一布展细节,上海车展还差得很远。
关于豪车馆参观。要问哪馆人最多,观众直指豪车馆。每年上海车展,豪车馆都会被挤得水泄不通,虽然从里面出来的观众个个直呼“只见黑压压的人流,不见华丽丽的豪车”,但还是会有更多的观众争先恐后涌入馆内。于是,主办方只能出招,在展馆门口采用蛇形排队区的方法控制人流。笔者认为,与其这样让观众排队,倒不如让观众进入车展时先发放豪车馆参观券,然后根据参观券上的时间段错峰参观。这样既能够保证观众的安全,同时也能够保证参观的质量。
关于展台音量控制。车展上,各大展台均使出浑身解数,大有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架势。诚然,展商用绚丽的舞台表演、精彩的互动游戏吸引观众无可厚非,但是在展馆内待久后,还真受不了这高分贝的刺激。这里又要说到东京车展,基本上所有展商都会将播放宣传片时的音量控制在自己展台所在区域内,只要离开展台就不会听到音乐声,即便是在举行新闻发布时,也听不到震耳欲聋的声音,这样安静的观展会使展商和观众之间的交谈更加融洽,观展氛围也会更加和谐。
关于休息区。在展馆内走累了,想找个地方歇歇脚,却发觉休息区太少了。的确,在新国际博览中心,只有在每个展馆的外面有长凳供观众休息,但相比每天入馆的观众来说,这些长凳只是冰山一角,而且如果遇上了下雨天,观众就只能依靠双腿“一站到底”。相比媒体记者能在新闻中心喝咖啡和无线上网的优待,主办方是否也能为普通观众想得更周到一点呢?在展馆与展馆之间的通道处,安置一些临时的长凳供观众休息。
华丽、喧闹、拥挤是目前上海车展的现状。笔者希望,今后能看到的是一届届更加细腻、周到、安静的国际A级车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