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个二手车评估国家标准——《二手车鉴定评估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已经通过商务部审批,有望在今年5月出台。这是二手车行业的首个国家标准。今后,二手车交易将指定符合条件的第三方机构或二手车经营企业对二手车进行鉴定评估,消费者可清楚地了解关于车辆的所有指标。
显然,此标准的“即将出台”,已经远远滞后于市场的实际需要。
从当下的二手车市场角度来看,一方面,伴随着国内越来越多的机动车保有总量,限购、环保的硬性要求和车主的消费理念进步及二手车市场的逐步规范,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接受二手车置换的车辆更新模式,一些城市的二手车交易量开始超过新车上牌量,说明这个市场的发展前景正显露出日渐旺盛的趋势。
另一方面,已经喊了很多年的制度缺失让这个市场从来没有让人放心过:不是吗,由于二手车评估标准、认证体系和价格体系的缺失,传统二手车市场的诚信问题备受质疑。如车辆评估一直是二手车交易的软肋。由于大多数二手车经销商仍然通过车辆的收购卖出之间的差价赚取利润,于是,他们在收购车辆时,会拼命压低车主的车价,以使自己预留较多的利润空间,卖出时又故意抬高车况以取得更多收益。这导致无论是卖车人还是买车人都担心自己在二手车市场“吃亏”。当然其中也有一些有远见的二手车商瞄准“诚信”软肋,自身在标准、评价体系等方面下足功夫,让自身取得利润的同时也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和进步。长期以来,这些企业期盼行业统一标准的早日到来,以让这个市场尽量走向“有序”。
二手车交易中的诚信问题一直是困扰二手车市场健康发展的首要问题,要做到诚信当然需要有最基本的标准来规范。“评估规范”是其中的一个,应该还有很多规范需要尽快出台。如二手车交易中饱受诟病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购车人对选购旧车不放心,害怕吃上“药罐头”。除了评估之外,是否需要出台一些标准流程,能让消费者很容易地查到该台车辆的事故(如与交通管理部门出警记录、保险公司平台等相通)、维修真实情况?又如,针对黄牛充斥市场等现象,能否出台统一的交易流程?其他如二手车消费的金融服务及交车规范等等。
回到即将出台的《规范》本身,据悉,规范出台后今后将指定符合条件的第三方机构或二手车经营企业进行二手车鉴定评估,评估专业人员借助检测设备与工具,对二手车进行量化的技术检测,而“量化”包括对车身外观、发动机舱、驾驶舱等部位的104项检查内容。今后,购买二手车的消费者将得到一张《二手车技术状况表》。通过这张表,几乎可以清楚地了解关于车辆的所有指标,包括车身是否重新喷过漆、换过哪些零部件,发动机、底盘状况如何等,甚至是不是事故车、事故部位及事故状态、车子是否有过户等都会写得很清楚。同时,报告还将给出车辆的参考估价。
从相关方面的良好愿望出发,做到这一些确实能让消费者“放心”一些了。但笔者有些疑惑的是“指定符合条件的第三方鉴定机构和企业进行鉴定评估”这一条,有可能是直接与消费者交易的一方,相关部门或协会如何做到有效监管,以防不法商家隐藏真实信息?换言之,政府如果能在二手车税收中拿出一部分钱,在一些二手车交易量相对较大的城市中建立有公信力的第三方鉴定机构,按照规范做些评估工作,让人感觉要比有效监管靠谱得多。当然,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靠市场上“有诚信”的二手车商来做这件事不是不可以,关键还是需要有更多的配套制度去规范它,因为这个市场已经无序很久了。从这个角度出发,二手车的制度建设真的还需要再快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