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A1版)1月下旬,由于在雨淋试验中发现车辆漏水,金建军和同事连续多日下班后留在车间继续排查,经过一周的集中处理,排除了这一安全隐患。针对雨淋试验中发现的一台电机绝缘值下降的问题,尽管数值尚在工程要求之上,属于合格产品,但他们仍高度重视,协助供应商连夜拆下电机,带回工厂分析,形成改善方案,并把数辆已经报交入库的合格车辆返厂检修,进一步确保质量和安全。“大家的敬业态度十分打动我,整个团队确实是精益求精,以质量为生命。这也表明了上汽对自己产品的态度。我们认为有风险的,绝对不会流到客户手上。”金建军感慨道。
进入上汽乘用车公司6年来,金建军从总装车间门线班组长起,历经临港整车厂总装车间新项目主管、临港整车厂技术办新项目责任工程师等岗位锻炼,先后主要负责或参与了荣威550、新MG3、MG6/MG6 Saloon、荣威950等新项目的实施和启动。而此次荣威E50项目的历练,也使他在理念和技术上有了全新的提高。他说:“感谢公司给我这个机会,让我有幸参与荣威E50项目。如果没有上汽这个平台,我也不会有机会获得这个奖。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认认真真把新能源车做好。”
朱道平:高压电安全的把关人
朱道平现任上汽乘用车捷能公司高压电安全及线束系统经理。2006年进入上汽乘用车公司以来,他先后参与了国家“863”荣威燃料电池轿车、上海牌P-FEV插电式燃料电池轿车、荣威750混合动力轿车、荣威550插电式混合动力轿车、荣威E50纯电动轿车等新能源汽车项目,承担所有量产项目的高压电安全及高压线束的设计和验证工作。
“高压电事故很危险,可能产生严重的后果。既然我负责这项工作,就要有责任心,一定要确保安全。”朱道平说。2007年至今,他对参与电动汽车项目的工程师和生产线工人进行了约2000人次的高压电安全培训,仅大规模的授课就有29批次,提高了参与人员的安全意识,让安全理念深深扎根于每个岗位。
而在纯电动车项目上,没有任何现成的设计标准和试验规范可循,存在诸多无法预料的困难。去年6月,襄樊试验场的一辆荣威E50试验车辆发生绝缘故障,一时找不出原因,形成了一大隐患。朱道平和现场工程师两地联动,一一排查整车的所有相关部件,分析所有可能的原因并逐一验证,终于在限定期限内解决了问题。“项目时间节点本来就很紧,一旦发现问题,必须立刻查清、整改,加班加点总是免不了。这样的压力,没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恐怕很难体会。”朱道平回忆道。2012年正是荣威E50项目最关键的时期,妻子怀孕待产,他也几乎无暇陪同产检。
今年1月初,在计划向4S店交付第一批荣威E50产品车的前夜,朱道平和同事在上海机动车检测中心的室外空地上打着手电,对全部5辆车进行了额外检查,不放过任何细节,确保车辆处于最佳状态。这天,他们忙到晚上10点多,到家时已经是次日凌晨。
“道平性格沉稳、做事扎实,是典型的实干派,平时待人也很和气,在同事间有口皆碑。”上汽乘用车捷能公司系统集成与项目管理部荣威E50项目高级经理浦金欢说。在排查具体问题时,朱道平思路清晰、注重细节,总能在短时间内找出根本原因,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给浦金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项目开发过程中,朱道平和同事自主设计了一整套电动汽车高压电安全设计方案和实施策略,并通过了DV/PV、整车涉水、整车耐久等全系列实验,确保了荣威E50等新能源汽车项目的高压电安全性,大大节约了成本。他们还制定了高压电安全设计规范、测试规范等7项企业标准,申请了4项专利。这些知识和经验的积累,都将为上汽后续的电动汽车项目提供有力的支持。
谈及此次获奖,朱道平说道:“我觉得荣威E50项目团队的每个人都应该拿到这个奖,这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这个奖项对我而言是很大的鼓励,促使我把后续工作做得更好。”他特别提到,上汽搭建的新能源汽车开发平台,对项目团队而言是难得的机遇。“正是在这个平台上,我们不断进步,才取得了今天的成绩。”(见习记者 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