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epaper.shautonews.com/Img/2025/8/pc20250820fee4a11d718f4fa68044057700c83b5e.jpg
本报讯 国务院常务会议2月6日决定加快油品质量升级,引发社会对油品质量升级的关注。成品油质量升级由谁“埋单”,成为舆论讨论的
http://wap.shautonews.com/content/2013-02/24/033725.html

等待处理…

油品升级定价原则还需细化

2013/2/24

本报讯 国务院常务会议2月6日决定加快油品质量升级,引发社会对油品质量升级的关注。

成品油质量升级由谁“埋单”,成为舆论讨论的热点。一方面,油企人士大倒苦水,称油品升级成本或超500亿元,自己无力承担;另一方面,消费者忧心忡忡,为自己会否成为油品升级的冤大头而焦虑。如今,“合理补偿成本、优质优价和污染者付费”的油品升级原则尘埃落定,为这一争论画上了一个句号。

应该说,这一原则明确了政府、企业和消费者三方共同承担的理念,符合国际惯例,体现了权责对等的决策理性。正如中国石油大学中国能源战略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震所言,“成品油质量升级的成本由任何一方承担都不可持续,三方承担是比较现实的选择。”不过,目前这一定价原则仍是粗线条的,还需进一步细化,厘清三方责任,避免分担失当。

首先,先查成本再谈补偿。环境问题具有公共属性,政府适当补偿油品升级具有合理性。油品升级不能成为石油巨头“狮子大开口”的又一借口,有关部门必须深入调查,查实升级究竟增加了多少成本,从而确定合理的补偿标准。

其次,优质优价勿忘责任。俗话说,一分钱一分货。产品品质提高了,价格跟着上涨无可厚非,但油品升级并不能简单适用于“价值决定价格”原则。过去以来我国成品油一直是“高价低质”,油企因此而获得了丰厚的不合理利润,其有必要在此次升级中更多埋单,为过去的非法暴利还账。

此外,公众分担量力而行。“谁污染谁付费”是环保上的通行法则。消费者在享受油品升级带来的好处同时,确有必要为尾气污染承担一定责任。真正合理的分配应该是,油企承担大头,政府补贴次之,公众埋单更次。对此,有关部门有必要在调研论证基础上,把三方召集起来进行听证,公开相关成本,明确各方责任,厘清分摊比例,避免油品升级成为一本糊涂账。

上篇:你罚“两瓶酒”我忧“两桶油”
下篇:中国油品升级速度慢吗?
分享到

© 2019 上海汽车报社有限公司

备案号:沪ICP备16052313号-2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