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epaper.shautonews.com/Img/2025/5/pc202505188a7df07197d34e02a9da90dd1018bbee.jpg
刚刚过去的9月22日,是全国第六个城市“无车日”。由于双节临近,机动车日益增多,今年“无车日”不少城市的道路交通更加拥堵,让
http://wap.shautonews.com/content/2012-10/14/028186.html

等待处理…

今年“无车日”缘何“静悄悄”?

作者 富民
2012/10/14

刚刚过去的9月22日,是全国第六个城市“无车日”。由于双节临近,机动车日益增多,今年“无车日”不少城市的道路交通更加拥堵,让人尴尬万分。

“无车日”最早是由法国于1988年发起的,其宗旨是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了解汽车对城市环境造成的危害,鼓励人们在市区使用公共交通工具、骑车或步行。此后,这一活动迅速扩展到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许多国家。每年这一天,“换一种方式出行”,已成为文明社会的一种时尚。然而,耐人寻味的是,城市“无车日”活动虽然年复一年地举办,但并非越来越火,而是给人逐渐被打折扣的感觉。

对比历年来的限行方案,今年“无车日”的限行区域越来越偏,限行范围也越来越小。在武汉,2007年在中心城区设立3条道路限行,而今年只是在一条不足千米的道路上限行。在杭州,今年“无车日”道路管制范围只集中在西湖景区一带;跟往年相比,许多城市的管制区域有所缩窄,管制时间也有所缩短。

事实上,对于“无车日”,近年来一直颇有争议,有人质疑“无车日”有作秀之嫌。几年下来,每逢“无车日”,都要动用大量人力,限制公车出行的数量,对部分路段进行交通管制,临时改变部分公交线路。从最初的自愿演变成干扰他人生活,“无车日”已不自觉地违背了发起的初衷,城市拥堵的状况并没有因此缓解多少。民间对“无车日”反应冷淡。“无车日”其生命力如何,已是一个大大的问号。

不可否认的是,“无车日”主要目的是唤起市民的环保意识。而目前的“无车日”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形式化的“无车日”实在没有多少积极意义,在中国逐渐没落也是必然的趋势。从某种意义上说,“无车日”拥堵是一种反讽。不过,如果说“无车日”完全是一场秀,似乎显得不公平。作为一项世界性的环保运动,设立“无车日”的初衷在于唤醒更多人,引起人们对传统工业文明负面效应的警惕,而并非追求立竿见影式的效果。它带给人们更多的,应该是对于日常生活中环保用车和交通安全的思考。

上篇:“卓越计划”助跑戴姆勒
下篇:美国车市复苏因素分析及其启示
分享到

© 2019 上海汽车报社有限公司

备案号:沪ICP备16052313号-2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