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epaper.shautonews.com/Img/2025/5/pc202505188a7df07197d34e02a9da90dd1018bbee.jpg
在今年总共只有6个室内展馆的汉诺威车展上,戴姆勒就占据两个,展出了70多款车型,发布了包括全球首发车型在内的新车和技术多达1
http://wap.shautonews.com/content/2012-10/14/028185.html

等待处理…

“卓越计划”助跑戴姆勒

作者 颜光明
2012/10/14

在今年总共只有6个室内展馆的汉诺威车展上,戴姆勒就占据两个,展出了70多款车型,发布了包括全球首发车型在内的新车和技术多达10余项,如混合动力卡车、零排放轻型商务客车,还有代表未来专业机具的概念车乌尼莫克等,福田欧曼GTL也出现在戴姆勒展台上。对此,引起业界的关注的不但是“巨头婚姻”背后的韬略,更多的是双方如何彼此“谋皮”的过程,以及对未来产品的布局。

目前,戴姆勒在中国高端重卡市场销量位居第一,每年进口有“万能汽车”之誉的乌尼莫克达100多辆。如今又与福田合资,终于在中国站稳了脚跟。其实,戴姆勒进入中国并不晚,在大客车领域曾经与扬州客车厂合资成立了亚星-奔驰公司,堪称中国客车合资最大的车企,名噪一时。然而,昙花一现,最终退出市场。12年前,同样在汉诺威车展,笔者曾采访过当时负责客车和卡车的戴姆勒高管,问为什么不把重卡发动机放到中国生产?回答是中国市场不成熟。当时在戴姆勒看来,中国商用车市场还不如韩国。显然这种误判已经使决策者付出了不小的代价。

在戴姆勒“全球卓越计划”中,业界已经注意到,戴姆勒全球市场缺少不了中国,也正因为此,近年来戴姆勒加大在中国谋篇布局的力度,从南到北,构筑在中国的商用车生产网络,涉及新能源动力、轻型商务车和卡车等。如今,随着欧曼GTL搭载OM457重型发动机的问世,这台发动机将在2014北京投产,武装中国重卡。与以往不同,福田戴姆勒将生产和研发以中方品牌为主的车型,这表明中外双方在谋求各自利益的前提下走向了合作共赢的正道,也体现了戴姆勒“卓越计划”的战略思路,作为战略成果,在本届汉诺威车展上得到了展示并引发不少思考。

今年汉诺威车展上的“戴姆勒之夜”重点不在首发车上,而是通过“金砖四国”新兴市场车型的亮相,来展示戴姆勒“全球运作,本土经营”的市场策略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和发展前景,以及公司的实力和能力。去年,戴姆勒卡车业务亚洲占销售总量的33%,北美占27%。而今年前8个月的情形则是:戴姆勒卡车北美市场同比增长了27%,轻型商用车同比销量增长了19%;在俄罗斯的销量增幅超过85%;印度尼西亚超过了40%。但戴姆勒高层对于中国市场每年进口6000辆戴姆勒商用车并呈现出增长态势信心倍增,认为中国依然是最大的商用车市场。

因此,介绍“金砖四国”的市场成了今年“戴姆勒之夜”的重头戏,首先登场的是在印度生产的BharatBenz卡车;其次是与俄罗斯卡玛斯合资生产的Kamaz半挂牵引车;再是与中国福田合资生产的欧曼重卡GTL;最后出场的则是戴姆勒在巴西工厂生产的Actros卡车。通过这4款车型的介绍,戴姆勒集团董事会成员施任乐把戴姆勒的平台战略清晰地展示了出来,他表示,根据不同国家的市场需求,适时推出有效的产品,并实现本土化,即“国产现代化”,对于戴姆勒来说,这是做大全球市场的基盘。

在安全、环保、高效、节能的大背景下,如何将商用车成为投资者的赚钱机器已经成为各大汽车厂商研究的重点,也是产品展示的卖点。帮助用户省钱,降低运输成本是最实际,也是最有效的市场策略。2005年,戴姆勒卡车开始推行“全球卓越计划”,形成全球统一生产、管理、采购等协同效应,目的是提高效率,实现规模经济效益。主要有“市场周期管理”“卓越营运”“促进增长和市场渗透”和“未来产品换代和新技术”四大部分构成。而“全球化视角、产品平台、生产网络已成为戴姆勒的核心竞争力”。这对戴姆勒在全球范围内有效平衡各个市场波动,抵御卡车业务周期性影响,并能针对不同市场开发出能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发挥了重要作用。

事实证明“全球卓越计划”不仅帮助戴姆勒在2009年走出全球经济危机时的低迷市场,也为今天戴姆勒在全球市场迎来产销全面提升的战略机遇期,打下了良好基础。

上篇:没有了
下篇:今年“无车日”缘何“静悄悄”?
分享到

© 2019 上海汽车报社有限公司

备案号:沪ICP备16052313号-2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