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epaper.shautonews.com/Img/2025/8/pc202508121f322f7e4d6a4f37abe1deb480bed747.jpg
“全球货运量的70%是依靠商用车来完成的,现在还没有任何一个交通工具可以比汽车来得更具有机动性,即门对门的运输。”这是第64届
http://wap.shautonews.com/content/2012-09/30/033109.html

等待处理…

商用车驱动未来

——汉诺威车展见闻

2012/9/30

“全球货运量的70%是依靠商用车来完成的,现在还没有任何一个交通工具可以比汽车来得更具有机动性,即门对门的运输。”

这是第64届汉诺威商用车展览会的媒体日(9月18日)上留给记者印象最深的一句话。

本届车展的主题是“驶向未来”,也可以称是“驱动未来”。很显然,这里的“驶向”和“驱动”都是指商用车。

这也许是近年来最给力的车展主题。正如与会专家所言,从汉诺威车展上能感知世界经济的“冷热”。而来自专业人士的观察,此次车展比以往的车展更有看头,原因就是在节能环保、高效驱动技术以及安全等方面又有了新的突破。

尤其是混合动力和新能源技术在商用车领域的应用已经进入商业化阶段。

汉诺威车展尽管不大,却集聚了汽车的精华,堪称汽车中的“专业展”。与此相关联的市场直接与经济和基础性建设挂钩。

这是一个跨越两个世纪之交(1897年)的车展,沉淀的不仅是汽车的历史,还有世界经济的风云。从这里可以看到汽车的力量和潜力变得更加具体。

汽车体量与含量

两年一度的汉诺威车展也叫商用车展。在这个车展上可以看到汽车中的巨无霸(重卡),也可以看到“巨龙车”(城市公交车),设施先进的公路客车,灵活机动的轻型商用车,还有迷你的客货两用车,以及各种用途的专用车,甚至叫“万能”汽车,涵盖了各个领域。

体量最大的车型莫过于重卡,被称为“集卡王”,在欧洲的高速公路上奔跑的这些车,人们称它们是“公路列车”。

在重卡阵营中,有戴姆勒-奔驰、依维柯、沃尔沃、斯堪尼亚、曼(MAN)、达夫(DAF)、雷诺等品牌。

相对于乘用车而言,卡车的含金量并不低。本次展出最新款的卡车包括重卡在内,排放都已达到欧Ⅵ标准,有的还推出了混合动力卡车和纯电动的轻型商用车,甚至还有概念车等。在安全等级上已经达到了“智能化”,做到在车辆行驶中碰到障碍物能自动刹车。

也就是说,乘用车上能体现的先进技术,在商用车上也都能看到。如零排放的大型商务车凌特(Sprnter)、混合动力卡车扶桑Canter、节能环保高效的柴油发动机等。

戴姆勒卡车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们生产的商用车都已达到了欧Ⅵ排放标准,并在精密的空气动力学技术上进一步降低了油耗,在轻量化车桥上也有所突破。

作为全球最大的商用车制造厂商,此次用两个展馆的面积(16000平方米)展出了70多款车型(卡车、轻型商用车和客车),其参展规模可谓历届之最。

轻型商用车是主力

作为城市经济平台的轻型商用车在此次车展上非常抢眼。除了专业商用车厂商外,像大众、奔驰、菲亚特等都推出了各自的轻型商用车。也就是说,城市经济的活跃看轻型商用车在此得到了最好的印证。

作为机动灵活的轻型商用车几乎在欧洲城市里都能看到,无论是载客还是商务乃至作为货运车或者是专用车等,几乎涵盖了各个领域,用途十分广泛。而商务车采用新能源动力的车型在本次车展上开始多起来了,这与乘用车上的推广速度几乎同步。

此外,像小型MPV(客货两用车)展车很多。这也就意味着宜商宜家的车型十分普及,也可以看出,在满足出行机动化时,有很大一块是要满足“家庭经济”的需要。

在这方面,各种专业用途的小型商用车或者说是迷你型的商用车呈现出千姿百态的景象。比如,在国内受到冷遇的开迪,此次汉诺威车展上就见到不少类似的车型,像菲亚特就推出了不少款式的迷你商用车。

同样,依维栖、大众、奔驰等,在轻型商用车方面都显示出了它们的强项。如大众的轻型商务车就有很大的优势,不仅性能优越,在乘用功能上明显优于轿车式的商务车。

抢眼的零部件与中国车

尽管汉诺威车展不大,但零部件厂商的展位非常抢眼。如大陆、博世、德尔福、ZF等,都显示出他们在专业配套方面的权威性。正如一家零部件厂商所说,他们在车展中的影响力不可忽视。看得出,商用车赖以存在的基础就是靠零部件厂商的支撑。

作为商用车展览不可或缺的零部件厂商的展台才是真正看门道的地方。大陆公司在新闻发布会上发布了它们在轮胎再生资源利用上的最新进展,展示了在技术上的进步。

像米其林、博世、大陆的展台都以十分耀眼的形象与商用车展台媲美,事实上它们的展台面积也不小。

有趣的是,依维栖还专门把参加达溶尔汽车拉力赛的卡车拿到车展上展出,以此证明产品的可靠和性能的优越。此外,雷诺将参加卡车比赛的赛车也运抵现场展示,包括奖杯、奖状和纪念品等。

有人把汉诺威车展比喻为“专业车展”,主要是指观众都是专业人士,其中零部件参展比例不少,技术交流气息浓厚。这与乘用车展览截然不同。在这方面欧洲厂商占据了重要地位。不过,今年的车展上也出现了中国商用车及零部件厂家。如福田欧曼GTL、华凌重卡和潍柴动力等。尤其是欧曼GTL重卡受到与会者的关注。这款搭载了奔驰OM457发动机的中国重卡,其发动机排放达到了欧洲标准,并作为福田戴姆勒汽车的产品首次亮相汉诺威。

“未来的卡车市场在中国。”这是与会者的共识。权威人士分析,北美、欧洲、日本的卡车市场仍处在利润增长期,金砖四国(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的卡车市场属于成长期。其中,各大卡车厂商最看好的是中国市场,他们认为,中国经济的崛起为卡车市场提供了很大发展空间。

不可小觑的卡车

“预计在未来10年内,中型和重型卡车的全球需求量将增长50%。到2050年,全球公路货运将增长3倍。”

这些分析和预测都意味着商用车的发展前途将不可限量,也意味着在技术要求上会有更高的标准。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实现清洁环保的配送运输方面,高效能的内燃机仍将继续扮演最重要的角色。所以,卡车排放与乘用车排放被放在了同样重要的地位。降低油耗,节省运输成本,为用户创造价值,成为赚钱机器,已经成为市场竞争中喊得最响的口号。

如奔驰卡车已经做到百公里油耗4.3升,由Actros卡车以及空气动力学挂车构成的半挂牵引车在长距离运输过程中的油耗减少了约4.5%,空气动力学卡车的油耗降低了3.5%。

在卡车设计师看来,车头(驾驶室)的空气动力学的考虑以及车身设计更要讲究风阻系数了。这不仅有卡车审美的要求,还要符合性能的需要。

如果以为卡车是“傻、大、粗、笨”,那就错了。当看到欧洲最先进的卡车就会纠正以往对卡车的“偏见”,这些卡车不仅“高、精、专、智”,而且能够全天候,全轮驱动,甚至跋山涉水都没问题。

卡车在变,未来的卡车技术仍有很大潜力可挖。如最新款的乌尼莫克就可以诠释汽车的全部性能和技术要求及制造精度还有提升的空间。它是卡车中的SUV,越野卡车中的“越野之王”。

作为生产资料的卡车,它对人性化的要求同样不比乘用车低。尤其是在强调以人为本的发达国家,技术升级和高科技的应用在卡车上比比皆是,一点都不逊色于乘用车的要求,甚至更苛刻。用德国人的话说,高水准的卡车具有“博士生”水平。卡车不可小觑,这也许是汉诺威之所以有魅力的原因吧。

上篇:如何看待日系车销售下滑
下篇:转子发动机“下马”的启迪
分享到

© 2019 上海汽车报社有限公司

备案号:沪ICP备16052313号-2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