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epaper.shautonews.com/Img/2025/8/pc202508121f322f7e4d6a4f37abe1deb480bed747.jpg
地球上最后一家生产转子发动机的日本马自达公司日前宣布,转子发动机即日起全面停产。在此之前,其他厂家已相继停止生产转子发动
http://wap.shautonews.com/content/2012-09/30/033124.html

等待处理…

转子发动机“下马”的启迪

作者 富民
2012/9/30

地球上最后一家生产转子发动机的日本马自达公司日前宣布,转子发动机即日起全面停产。在此之前,其他厂家已相继停止生产转子发动机。随着如今马自达的全面停产,标志着曾经辉煌一时的“转子时代”已成为历史。

1960年,第一台转子发动机在德国NSU公司诞生,转子发动机诞生之初,就被认为是活塞往复式发动机最好的替代品,是发动机的一次颇具颠覆力的革命。由于转子发动机的运动部件少、质量轻,可以大幅提高发动机转速,而发动机转速越高,输出的功率就越大。转子发动机的转速可以达到17000rpm,其发动机功率远远高于传统的活塞往复式发动机。因此,一时间吸引了包括通用、奔驰以及丰田等30多个汽车厂商的目光。众多厂商与NSU签署了转子发动机的研发授权许可。每家获得授权许可的公司根据自己的技术优势以及用途,开发出适合自家产品的转子发动机。

然而,自转子发动机面世至今,半个世纪过去了,转子发动机这项新技术不但没有什么新发展,反而被一个个汽车巨头忍痛割舍了。既然是新技术,又拥有如此优点,缘何半途夭折、被迫“下马”?

探其原因,转子发动机虽然排量小,但油耗相对高;虽然重量轻、结构简单、能实现发动机的高转速、功率大,但对发动机的材料、润滑、冷却和密封都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制造成本也高。另外,由于转子发动机的独特性,要将其用于民用车上,就要重新开发底盘、车身、传动系统等关键部件,这都无形增加了新车的设计制造成本和难度。由于转子发动机诸多的先天性缺陷,使得改造它的困难程度远远高于预期。

在商业化高度发达的今天,特别在愈加严格的排放法规以及节能减排的全球大背景下,转子发动机与生俱来的“脾气秉性”很难融入当今社会,既无法商业化量产,也无力继续加大投入研发,至此陷入了一种恶性循环。

包括马自达、奔驰这样的公司也始终没有解决转子发动机先天性的高油耗以及高排放的问题,最终导致所有获得授权许可的公司无情抛弃转子发动机成为必然。

转子发动机由强转衰,最终被迫“下马”给了我们怎样的启迪?

在当今的汽车产业中,已经很少有技术太超前,与市场需求脱节的案例,就算是马自达这种过度坚持的企业,现今也开始寻求技术与市场的平衡。这说明,即使是技术再先进,但首先要考虑的是市场对产品、对技术的接受程度,换句话说,也就是市场有没有这样的需求,或是这样的需求有多大。

毕竟技术是可以有多种路径替代的,没有哪项技术是拥有绝对垄断优势的。

近些年在技术与市场成功取得平衡的企业,基本都对节油、环保这一市场需求做出了正确判断,并进行了提早布局,因而才会有今天的成功。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美国最畅销的皮卡福特F150,这款过去因油耗高企而一度不适应市场变化的产品,如今正在焕发第二春,原因其实很简单,根据市场的需求变化,福特为F150装上了Ecobppst增压发动机,改变了油老虎的负面形象。

转子发动机被迫“下马”的无情事实告诫我们,市场不相信眼泪。倘若没了市场需求,即便再大胆、再有突破性的先进技术也没有用武之地。

因此,汽车企业务必改变技术驱动的思维,将其转化为市场驱动思维;根据市场需求进行技术研发、设计产品,通过市场的成功为进一步的技术开发提供基础,进而形成良性循环,在激烈的“战场”中生存下来。

上篇:商用车驱动未来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19 上海汽车报社有限公司

备案号:沪ICP备16052313号-2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