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柯达特有的风格在今年北京车展上得到了充分的展示。虽然身处E5馆的大众集团展区,但它所体现的“和而不同”的趋势已经明显地凸显出来,不仅蓄势待发,而且跃跃欲试。也就是说,作为“独立风格”的存在,斯柯达终于在大众旗下开始“单飞”(尊重斯柯达的品牌文化),犹如当年的奥迪一样,在单飞之后开始重拾自己的个性,发挥自己的擅长。这种选择,使得斯柯达重新焕发活力和迷人般的风采。作为印证,在此次车展上宣布明年在中国实现国产的Rapid,以及中国版的MissionL等车型,可谓玉树临风,令人眼睛一亮。斯柯达终于又回来了,不但在欧洲正成为车坛上一颗新星,老树开花,备受世界汽车界瞩目,而且在中国也是清新独特,颇受期待的欧洲汽车品牌。
如何看待斯柯达的活跃,以及它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包括未来的走势?作为斯柯达董事会主席的范安德以他对中国的了解,在接受采访时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说,“我可以预测一下,可能有一天,中国和欧洲市场生产的汽车长度会是一样的,虽然现在还存在一些差别,但是车身的长度有可能在未来的某一天会是一样的,比如明锐和昊锐的欧洲版本和中国版的车身长度上是一样的。”
这种表述意味着什么?范安德从设计的角度作了解释。他说,斯柯达有一支与众不同的国际化设计团队。设计人员来自二十几个国家,其中有3名设计人员来自中国。由此,传递出斯柯达不缺设计,是一个与众不同且具有“国际审美和语境”的汽车品牌,它不仅拥有强大的工程设计能力和体系支撑,关键还是擅长对汽车消费最前沿的理解和表达。范安德指出,“我们会把一些国际上的审美观点嵌入到整个车型设计概念中,但最重要的我认为还是一个汽车比例的问题,制造汽车必须拥有完美的比例。”
“汽车车身比例”,在范安德看来,这是与国际接轨,寻找世界认同最为重要的关键词,这里既有审美的意义,也有对价值的认同。对此,范安德认为,斯柯达在中国的成功,不仅是价格坚挺的成功,还有它坚守“汽车比例”赢得认同,保持了欧洲车型原汁原味的风格。这一点,不仅证明了范安德的判断,也预示着未来汽车审美的走势。所以,范安德在车展发布会上表示:“作为我们品牌增长战略的一部分,斯柯达汽车已经发起公司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车型攻势,目标是今后几年,平均6个月就要向市场推出一款车型。”这就是说,重拾文化自信的斯柯达将会在“汽车梦工厂”中长袖善舞,选择了别人难以复制的制胜之路。
在斯柯达展台,无论是展台设计,还是车型风格,清新可人,如沐春风,还原了生活的本质和纯正意境,洗去浮华,让人静下心来感受汽车带来的文明。正如参观者所言,这是本次北京车展上最让人温馨的展台之一。斯柯达展台的安静与优雅,人与车的互动,在惬意中体现内心的共鸣。也许,这种展示方式对大多数人来说并没有意识到,但在专家眼里这将代表着一种品位和格调。
“我们认为,第一批进口车应该会从2013年开始在中国上市。”在加快在中国车型的投放力度的同时,范安德表示,还将会以进口车的方式补充和丰富斯柯达在中国的产品线。他认为,要加大斯柯达品牌在中国的认同度,同时,在品牌形象和市场的认知度的提升上加强投入。对此,范安德说,我曾在日内瓦车展上说过,中国市场份额至少需要达到3%,这就意味着我们在中国的产量至少需要达到50万辆左右。据他透露,斯柯达在中国的工厂将会增加。
除了Rapid国产和MissionL中国版之外,范安德在对中国媒体提问时表示,斯柯达还会在SUV上开辟新的细分市场,同时还会进口旅行车,在中国推出第三代昊锐等。对此,他对中国市场的前景表示看好,而且认为斯柯达在中国的表现令人满意,其发展的成长性很值得期待,尤其是在斯柯达全球战略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谈到Rapid时,范安德说,作为下一个即将上市的新车型,对于斯柯达品牌2018年增长战略具有重大意义,它将帮助我们在国际市场上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这是继明锐成功后又一个被斯柯达看好的明星车型。
中国市场的高速增长和消费趋势,在范安德看来,迟早会与国际接轨。他说,“之前我在中国工作的时候,每1000人当中只有30人拥有汽车,而现在已经提高到了60人左右。我可以想象,可能有一天这个数字会提高到每1000人当中有100人拥有汽车。”他认为,中国的市场跟美国、欧洲等市场在未来发展上不会有太大差别。面对斯柯达在中国的未来,范安德表示,“目前我们还处于一个发展阶段。所以,我们现在一定要加大投资力度,利用一切机会为未来奠定扎实的基础。”
显然,斯柯达在中国的一招一式,都踏准了中国市场的消费需求,抓住了机遇,这与范安德对中国的了解是分不开的。此次借助北京车展,范安德再次传递出了他对斯柯达在中国市场的信心,抛出了手中正在打的王牌和正在实施的计划。可以说,斯柯达在中国的稳步前行对于其全球战略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驱动力。正如范安德一再表示的那样,斯柯达选择中国发展是正确的,其市场的重要性,不仅庞大有影响力,而且会影响到全球汽车市场及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