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epaper.shautonews.com/Img/2025/8/pc2025082944607923a2424e8db74f7146abfc56af.jpg
“明年年底,北京门头沟区试点运行的‘立体快巴’有望解决现在的交通拥堵难题。这种‘立体快巴’上面搭载乘客,底层镂空,小汽车
http://wap.shautonews.com/content/2010-09/12/034266.html

等待处理…

明年底北京将运行“立体快巴”?

2010/9/12

“明年年底,北京门头沟区试点运行的‘立体快巴’有望解决现在的交通拥堵难题。这种‘立体快巴’上面搭载乘客,底层镂空,小汽车在其‘肚子’下面可以随便穿行,从而兼具地铁和快速公交系统(BRT)的主要功能。”

这条消息一时在各媒体、网络中流传。前一段时间,几乎所有的信息来源均言之凿凿地指向北京的这项“排拥堵新动作”。甚而有标题党嫌疑的“北京立体大巴进入制造环节”“北京试点运营立体快巴”“北京立体快巴有望明年载客”等大肆出现在报章上,更有消息称,“年底将在北京门头沟区试运行。随后,有可能会驶入芜湖。”

笔者初看这条消息,确实也觉得新奇,乃至通读某报这条消息后,就觉得疑点多多。

以下几点是显而易见的“伪”事件叙述。首先是时间进度,“首辆车开始设计制造后,3个月就可以制造出样车。”这个速度不要说是全新的车型,就是从已有的公交车、轿车进行一下适度改型,让一家企业用3个月时间出样车也几乎是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况且还要包含轨道。其次是新能源,“‘立体快巴’采用太阳能和电力驱动,利用超级电容实现快速充电。”这部分不明了,车顶上铺满太阳能板,有用吗?有关专家表示,按现有的能量转换能力,要驱动和驾驶一台电动自行车,太阳能板至少要放一平方米以上;太阳能电池是至今最难以商用的电;纯电动轿车至今商用前景不可测,这样一台大巴如何能使用上太阳能新能源?如果用混合动力,涉及的系统如何设计改良?再是安全问题,“‘立体快巴’行驶速度每小时约60至80公里,无论是直行、停站,都不会影响底下汽车的通过。”暂且不讨论大巴的安全性试验如何进行,如何保证内部人员安全。把这个移动在你身边的立体巴士放在道路中间,会给其他驾驶者带来很多问题。而在这样一个移动的隧道中驾车,笔者根本不敢想象失去周围参照物的驾驶状态会是怎样一种情形。

还有如很多人提出的转弯、故障、车祸等等一系列又一系列的问题。

因此笔者认为这条消息,要么媒体有夸大之嫌,要么当事人在吹牛,或者是作文者以讹传讹,断章取义。果然,不多久,有条消息称:“只要有一项测试指标不合格,立体快巴就不可能出现在门头沟。如果连车都生产不出来,那就啥都不是了。”

这样看来,消息还是有“被误读”之嫌。

笔者揣测,也许是媒体好心,也许是当事人心情急迫,一起说这个仿如“童话故事”般的出发点还不是为了越来越难解决的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再搭上日益红火的新能源热时髦话题。看看这段日子京藏公路的大塞车,再看看如果真的有理想化的“立体快巴”来解决客运甚至货运难题,这真该是件多么理想化的事情呀。

“立体快巴”一是省钱,二是建得快,三是大容量,四是符合低碳出行公交先行要求。看似全符合人们的预期,但往往太理想的东西就是最不现实的东西。笔者建议,撇开研制新能源动力因素,该项目倒是可以作为游乐设施使用。但相关部门、企业要想用此来解决交通问题,那真的好似空中楼阁。笔者觉得还是欣赏创意,不要立项的好。如果是用纳税人的钱,那生产样车、试验的项目和工夫似可一并省去。

上篇:造卡车是大学水平
下篇:油归油、米归米
分享到

© 2019 上海汽车报社有限公司

备案号:沪ICP备16052313号-2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