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epaper.shautonews.com/Img/2025/8/pc2025081933856518665d4653be4155bc583a8eb3.jpg
一8月2日,伦敦,沃尔沃资产交割完毕。全球汽车界、证券界、新闻界的名人、专家众说纷纭。不屑、担忧、怀疑等“看空文章”稍占上
http://wap.shautonews.com/content/2010-08/15/033539.html

等待处理…

吉利沃尔沃断想

作者 诗想
2010/8/15

8月2日,伦敦,沃尔沃资产交割完毕。全球汽车界、证券界、新闻界的名人、专家众说纷纭。不屑、担忧、怀疑等“看空文章”稍占上风。皆因“蛇”真的吞下了“象”,“羊”终于逮住了“狼”,令人匪夷所思。

新华网记者却给予了“半官方”的高调点评:李书福出任沃尔沃轿车的第一任华人董事长,中国诞生第一家跨国汽车集团、拥有了第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名车品牌,中国民营制造业完成了迄今为止最大手笔的海外并购。

那么,看多的理由站得住脚吗?李书福直言相告:“沃尔沃看中吉利什么?一是吉利背后的中国市场,二是吉利的商业文明,三是吉利的民营企业性质。”由此可见,沃尔沃选中吉利,也就是选中中国,更是选中了吉利背后广阔的中国市场。从李书福答记者“沃尔沃有很多的尖端技术,消化吸收这些东西,靠我一个人做不了,靠吉利一家企业做不了,要依靠国家的力量。比如沃尔沃在中国生产基地的布局,这应该是由国家层面来考虑”一席话,是否可以作这样的解读:吉利沃尔沃是“国家项目”?

坐拥港股300亿元市值的李书福如果是为了钱,若按世俗的眼光看,他大可不必豪赌沃尔沃。但他骨子里早就有打造一个“受人尊敬的汽车王国”的梦想,才义无反顾地“从来就没给自己留过退路”。

中国汽车市场的同质化竞争含金量太低,含金量太低的竞争,势必导致促销、降价等低层次的相互搏杀。以“四个轮子加两排座椅”造汽车的吉利,渴望脱颖而出,成功收购沃尔沃,这对吉利的发展战略而言,堪称“吉利”。尖端技术的利器在手,既能提升吉利科技研发的水平,又能做大做强自己的汽车零部件企业。

十年前,李书福进军汽车行业第一个注册商标便是“雷人雷世界”的“波音汽车”,结果遭到美国波音公司的抗议。出于对波音公司的尊重,吉利选择了放弃“波音汽车”商标。时任波音公司副总裁的艾伦·穆拉利对吉利留下了一个好印象,认为吉利虽小,却尊重国际商业文明。后来,艾伦·穆拉利于2006年9月“空降”福特,担任首席执行官至今。

其实,李书福在2002年就“妄想”购买沃尔沃。2007年,吉利向福特正式提出了收购沃尔沃的申请,当时,福特根本想不到世界金融危机会在2008年下半年“发难”,沃尔沃深陷困境。福特很无奈,很纠结,在“一个福特”的口号下,相继卖出捷豹、路虎。福特,或者准确地说是艾伦·穆拉利,慧眼相中了中国“不差钱”的“汽车狂人”:李书福。《美国汽车新闻》近日开始将李书福称为“中国的亨利·福特”,因为他们两位都将“制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李书福与福特,冥冥之中暗示着什么?福特的沃尔沃历史,或许注定将由吉利的李书福书写?

上篇:《福布斯》眼中最重要的车
下篇:“仰融造车”的“五项利器”
分享到

© 2019 上海汽车报社有限公司

备案号:沪ICP备16052313号-2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