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epaper.shautonews.com/Img/2025/8/pc20250818de9ff60bec47414f80427297652d553f.jpg
上海的广大民营汽车零部件经销商近来的生意不太好做,有经销商自我调侃说:“经销配件有时像在做售假营销。鬼头鬼脑,缩手缩脚。
http://wap.shautonews.com/content/2010-08/08/033360.html

等待处理…

“假”要打,“真”也要打?

作者 何足道
2010/8/8

上海的广大民营汽车零部件经销商近来的生意不太好做,有经销商自我调侃说:“经销配件有时像在做售假营销。鬼头鬼脑,缩手缩脚。和车全行业的监管,仍落后于国际。汽车产业打假”也要打。

因为汽配市场现状是:“假”要打,“真”也要打。

此话怎讲?在“2010年中国・中部(麻城)汽车配件产业发展论坛”间歇,笔者与一些民营汽配企业老总喝茶聊天,听听他们的甘苦,深想为他们说几句话。

业内人士都知道,上海作为一个开放的国际大都市,拥有比较完备的管理体制、健全的市场法规和严格的行业规范。这当然是维护市场秩序、上海各级政府和有关行业组织在上海的市场法规上也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打假治劣,是汽配市场的一项常规工作。这也是一项必需的工作。

现在的汽配商们面临的处境是:既不敢明目张胆售假制假,更不敢像以前那样大张旗鼓出售正宗原厂配件或进口配件。因为,目前上海有关部门为了维护知识产权是既要打假,也要打真。

打假,这个老话题姑且不赘言了,道理大家都懂。打真,还是一个“新概念”,使得多数4S店的营销模式在中国强劲推行,绝大多数原厂汽配件只能在其授权的4S店内经销;绝大多数进口汽配件在中国市场上也是总代理授权经销。在这两个前提控制下,做汽车后市场的广大民营企业允许经销的就剩下杂牌副厂件了。现在,上海市场上没有哪家经销商敢明目张胆地出售正厂件、进口件,因为,这种行为如果被打假治劣的执法执纪部门发现,照样可以把你的库存正厂件、进口件没收处罚。数目大的,还得请老板法庭上见,这可非同小可。

然而,现状的另一面是,如今有消费者还是能够从一些民营汽配商处购得价格低于4S店内的正厂件、进口件(同类配件,价格平均便宜50%),这只是苟且行止,岂可张扬。但是,市场需求是客观存在的。就是有一些“不明事理”的消费者不愿被4S店宰。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已于2007年8月30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从2008年8月1日开始实施。今年6月初,欧盟一道旨在打破汽车配件销售渠道垄断的新规定,引起了全球汽车行业的关注。规定指出,今后将禁止汽车制造商在保修承诺中附加条件,如强迫消费者只能找其指定的维修商(也就是4S店)。同时,当消费者选择独立的维修商时,汽车厂商应欧盟一次同任何其他分享相关技术信息。这是欧盟首次为消除制造商与授权商间的绑定协议而作出的明确法规。在欧盟出台新规定的同时,商务部也希望借此机会开辟进口车的“第二渠道”,消除长期实施的《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办法》所带来的一些弊端,经过修改后的《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办法》可能会允许经销商绕开总代理的进货渠道,直接向厂家下订单,从而改变当前总代理过于强势的现状。

种种来自主流的法规,似乎都在与“行业垄断”过不去,但是,目前中国汽配市场的现状好像还是坚冰难破。强势的4S模式还没有哪家权威部门说不,坚挺的总代理制模式更是有关部门举着“维护知识产权”的大旗为其保驾护航。在国际健全市场经济模式中遭唾弃的老行规也就在欧盟地区“锤杀”,在我们这里正被作为一种先进的营销模式刚刚在推广呢。

“假”要打,“真”也要打。在我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面前,我觉得总有些软弱无力。

上篇:雪佛兰给我们带来什么?
下篇:是召回,更是责任
分享到

© 2019 上海汽车报社有限公司

备案号:沪ICP备16052313号-2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