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epaper.shautonews.com/Img/2025/4/pc202504070025dceb70ea4ca78c669e5a35671242.jpg
任何世象如果违背常识,接踵而来的问题肯定棘手。今年两会代表谈“房事”,质疑管理失控,房价高处不胜寒,再不调控,百姓寒心。
http://wap.shautonews.com/content/2010-02/21/026284.html

等待处理…

产能过剩的隐忧

作者 何足道
2010/2/21

任何世象如果违背常识,接踵而来的问题肯定棘手。今年两会代表谈“房事”,质疑管理失控,房价高处不胜寒,再不调控,百姓寒心。上海市市长韩正已经表示,“对上海来说,房地产市场和房价问题,不仅是重要的经济问题,而且是十分重要的民生问题、社会问题。”

作为另一个“支柱产业”——汽车的争论是:过不过剩?愚以为,肯定过剩!而且当下就过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能多于实际需求是一种常态,这样有利于优胜劣汰,这也是常识。一般来讲,汽车产能略有过剩,不必大惊小怪。

但是产能过剩也有隐忧,最大的隐忧莫过于“结构性产能过剩”。不说汽车,还说“房事”,各地炒得炙手可热的房产,似乎供不应求,而房产的结构性过剩存在于各地中心城区郊外的大片空置楼盘,这儿可不是“莫斯科郊外的阳光”。有高价无热市,违背常识,那就等着受自然规律惩罚吧。

再说汽车,主流企业,发展长期处于谨慎稳健的态势,有成熟的国际品牌,稳妥的国内外市场认知度和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多数还处于产能不足的加班加点的境地,它们的问题是如何保证每年有几款新车型来改变几个老面孔。最要命的是国内有些新兴企业,也仗着这两年汽车市场看好的态势,大干快上,纷纷扩充产能。有的2009年产能已达65万辆,其到2011年的产能规划要达到了85万辆,而其2009年的销量仅为50万辆;也有的自主品牌轿车的2010年销售目标只有25万辆,但其到2012年的产能规划却达到了200万辆。这就让人疑惑了。

另外,新能源车被认为是“一哄而上”的领域之一,因为国内新能源汽车大多尚处于研制试验阶段,产业化项目的进度尚处于萌芽阶段,有条件的地区和企业在争先恐后地上马新能源车项目,但一些不具备基本条件的地区和企业盲目创造条件也在争先恐后地上项目,到处集聚着所谓“产业联盟”。工信部和发改委担心,各地上马的新能源汽车远超过原先规划的50万辆产能。

面对残酷的市场竞争,我们要的是理性的规划,而不是踌躇满志的热情。工信部《关于调查汽车生产企业投资项目有关情况的通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协调司关于进行汽车产能情况调查的通知》等已经下发给国内各汽车企业,要求被调查企业填写2009年年底产能情况和2010年—2015年产能规划和投资情况,在2月1日前反馈。两份通知,就是“通知”行业:国家要摸清汽车工业的家底,谨防违背常识带来的尴尬问题。

上篇:莫让“忽悠”遮蔽“新能源”之路
下篇:胡锦涛:站在巨人肩膀上发展自己
分享到

© 2019 上海汽车报社有限公司

备案号:沪ICP备16052313号-2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