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日前大多数车企公布的销量计划,自主品牌们集体今年销量“倚高”,如江淮乘用车更要达到30万辆,超出去年150%!奇瑞、吉利、华晨等均有较大幅的增量。
连续数年销售获得100%增量的比亚迪汽车,如今宣布2010年打算卖车80万辆,比去年销量整整超出100%!去年比亚迪的主打车型F3,今年要完成27万辆目标。而该车型却不幸与工信部“真实油耗”差距甚远,“真实油耗”足足高出厂家公布的油耗近50%到61%;无独有偶,在标榜省油为卖点的微车领域,奇瑞QQ3“真实油耗”高出近七成!
工信部新车真实油耗的公布,毫无疑义地将成为部分消费者购车的一个重要指标,不然也不会发生网站被挤爆现象。
顾客在购车前,会依据自己的经济条件、爱好作出各种比较,对“经济型”顾客来说,油耗可以说是一个重要指标,因为购车后还要考虑今后的用车成本,那么,“真实油耗”无疑是给一些厂家带来了利空:以前,厂家说多少就是多少,消费者购车后明明发现油耗与实际差距甚远也投诉无门,因为厂家会说是你的驾驶习惯不好,或者说是磨合不好等等,总之,总有理由说明厂家的指标虽然是理想的,但却是真实的,顾客的虽是真实的,却也不能拿来说事。
如今,在这一点上,消费者至少可以先查看一番再下结论。其实,新车的“真实油耗”还能说明一些除油耗本身以外的问题的,新车油耗与车身重量、车体造型、发动机技术及电子匹配技术乃至轮胎都有一定的关系。当前,一些厂家的市场是靠低价位来换取的,价位低相对来说成本也会低些,一些厂家除了在价位低方面发力外,还要在车身尺寸大小上迎合中国消费者需求大的特点,不惜造大尺寸车,而在发动机的匹配、技术、电子匹配等方面却不肯花费功夫解决,或者说根本没有能力解决。简单地举个例子:一台车用全车激光焊接技术制成的车身成本、技术含量远高于依靠半机器半人工焊接的车身,结果在消费者面前是看不到内在差别的,只有当有危险来临时,或者需要开上很多年时才知道,一分价钱一分货。
如今的真实油耗算是借外力揭开了罩在厂家身上的一层保护层,当然,对大多数车企来说,数据有出入很正常,厂家数据偏低也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数据差距太大就不得不让人疑心了,是否除了油耗外,还有许多对消费者来说是很关键的、却让消费者偏偏又看不到的东西还没有“被真实”呢?
作为消费者,真的就会那么给这些厂家面子吗?笔者不禁对一些厂家“跃进”的指标有些担忧了,当然不是仅担忧其指标数据,而是担忧其产能扩张过于迅速,把主要精力、金钱花费在产能提高上,仅仅是生产的扩大而非技术领域的质变。一方面,一旦指标不能完成造成设备空置产能浪费、社会资源极大浪费,另一方面,又把自身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时机贻误了,造成战略失误。如果指标数据能够实现,对这些厂家肯定是好事一件,能赚钱当然很好,但还是希望厂家本着对消费者负责的态度,离“真实油耗”再近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