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epaper.shautonews.com/Img/2025/7/pc2025070471b02ecaa1c44deead2383a147299f3c.jpg
近几年,一些跨国车企在中国为了获得更大利润,在国内外实施“双重标准”,对同品牌中国版车型进行低配或减配,其虽然维持了汽车
http://wap.shautonews.com/content/2015-05/17/030859.html

等待处理…

“减配”折射出什么?

作者 乐乐
2015/5/17

近几年,一些跨国车企在中国为了获得更大利润,在国内外实施“双重标准”,对同品牌中国版车型进行低配或减配,其虽然维持了汽车表面上的豪华感,但在消费者看不到的配置上做文章。如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大众新速腾“断轴门”事件就折射出跨国汽车品牌在华低配、减配乱象。此批新速腾车在引进时就进行了技术减配,采用了少数轿车才会使用的非独立悬架。

事实上,这种情况不但在德系车,在日系、美系、韩系等诸多洋品牌轿车中均有发生。如日产阳光美版车型全系标配车身稳定系统,中国版车型却基本上不配,美国版6个气囊在中国版上却变成了两个。丰田卡罗拉、凯美瑞等中国版中低端车型均减配了车身稳定系统和气囊。除此以外,很多洋品牌在美国版上标配的胎压监测、倒车影像等安全配置,也在中国版车型上消失。在中国汽车市场,往往是二三十万元级别以上的高配车型,才有这些配置。一些跨国车企反复宣传这是高级配置,让消费者觉得似乎是很高端、很昂贵的技术。

跨国汽车品牌在华低配、减配乱象如此猖獗,折射出中国安全技术标准过低、太“迁就”而惯坏了跨国车企。

首先,中国现行安全技术标准对车身稳定系统、头部气帘等主要安全配置没有明确要求,成为跨国车企最大的减配空间。目前,大多数欧美国家都强制要求汽车安装ESP等车身稳定系统,以及头部气帘。但在国内,2012年修改后实施的《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对这些配置没有做出明确要求。如果中国也能像欧美一样实施车身电子稳定系统、头部气帘等强制标准,汽车制造商每辆车可能仅增加2000元的采购成本。

其次,中国现行标准对汽车轮胎安全标准的要求较低,使跨国车企有机可乘。如某品牌的一款MPV车型售价十几万元,但轮胎速度级别仅为最高时速为190公里的T级。众所周知,T级轮胎一般都是3万元的小面包车使用,其看似远高于国内高速公路时速120公里的最高限速,但如果夏天路面温度过高,这个级别的轮胎可能将面临爆胎的危险。而目前我国《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仅要求“机动车所装轮胎的速度级别不应低于该车最大设计车速的要求”,不仅一些中低端车型使用T级轮胎,一些中高端品牌也悄无声息地将“马牌”“米其林”车轮胎换成中低端品牌。

再次,由于国内目前对儿童安全座椅固定装置无硬性规定,令跨国车企在安全带配置方面悄悄打折扣。《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规定,应至少有一个座椅配置符合规定的ISOFIX儿童座椅固定装置,或至少有一个后排座椅能使用汽车安全带有效固定儿童座椅;这条规定的后半句意味着,如果没有专门儿童座椅固定装置的汽车,只要能把儿童座椅绑在车座上,在中国也能上路。另外,国内标准除涉及的汽车儿童座椅技术配置外,像车辆油箱等零部件目前仍然没有技术标准,这也成为跨国汽车品牌在华低配减配的一大空间。

据了解,2012年施行国内相关技术标准出台前,跨国车企在中国一贯对一些安全配置采取低配甚至不配的态度,以至于目前的相关标准制订“迁就”了跨国车企的低配置。

如今,随着消费者投诉越来越多,将安全技术标准相应提高已经刻不容缓。

上篇:只限外商投资,缓解不了产能过剩
下篇:为什么上汽要跻身汽车保险业?
分享到

© 2019 上海汽车报社有限公司

备案号:沪ICP备16052313号-2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