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由工信部指导,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组织行业超2000名专家学者历时一年半修订编制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3.0》(以下简称“《路线图》”),于第三十二届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暨展览会期间发布。
从2016年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1.0》,到2020年的“2.0版”,再到如今发布的《路线图》,这一系列“《路线图》”不仅前瞻性地描绘了汽车产业转型的方向,更为中国汽车产业换道超车提供了重要支撑。《路线图》以2040年为时间节点,前瞻性地描绘出未来15年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目标。
新能源车成市场主流产品
《路线图》指出,未来15年,内燃机仍将是汽车的重要动力来源。到2040年,含内燃机乘用车(HEV、PHEV、REEV)销量在乘用车新车销量中的比例仍将达到三分之一左右。到2030年,混合动力乘用车与燃油乘用车在传统能源乘用车市场的比例达到8∶2。到2035年,传统能源乘用车实现全面混动化。到2034年,混合动力汽车在传统能源商用车新车中的占比将超过65%,低碳零碳商用车的渗透率也将达到15%以上。《路线图》判断,未来15年新能源汽车将成为汽车市场的主流产品。到2040年,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达到85%以上。其中,纯电动乘用车占比达到80%,新能源商用车渗透率在75%左右,燃料电池汽车总体规模超过400万辆。
与此同时,《路线图》针对电池、电驱等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明确发展方向。在电池方面,高比能和性价比两条技术路线将并行前进,液态电池逐步向固液混合和全固态升级,全固态电池预计于2030年实现小批量产业化。
智能汽车发展进入快车道
《路线图》研判智能网联汽车将进入市场化发展快车道。预计到2030年,L2级及以上智能网联乘用车在新车中全面普及,渗透率超过50%。到2035年,具备L3/L4级功能的智能网联乘用车渗透率达到70%以上,具备L4级功能的智能网联商用车渗透率超过35%,L2级及以上智能网联乘用车渗透率超过85%。到2040年,L4级自动驾驶在智能网联汽车新车中全面普及,L5级智能网联汽车开始进入市场。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张进华指出,基于AI端到端架构和支持强化学习的数据闭环将成为自动驾驶主流的解决方案。
《路线图》判断,未来15年汽车产业将向智能化、集成化、跨域融合转型。其中,智能底盘领域将向着形态多元化、部件线控化、控制智能化的方向升级;电子电器架构将向功能架构集中化、硬件架构模块化、软件架构服务化方向发展;汽车芯片将朝着高性能、高集成度、低功耗方向演进;车用操作系统则向着一体化融合迈进。
在汽车智能制造上,《路线图》首次提出“汽车智能制造发展水平分级方法”及实施方法论。张进华表示,期待到2030年有部分企业能够达到智能化工厂的水平。(王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