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盈利表现来看,汽车行业利润率整体呈现持续下滑态势。乘联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汽车行业利润率为6.1%,2022年降至5.7%,2023年进一步下探至5%,2024年汽车行业利润率仅为4.3%。
2025年,这一局面虽有小幅改善,但整体仍未脱离困境:1-7月,收入与成本“同速增长”但利润增长滞后,导致行业利润率仅为4.6%,虽然略高于2024年,却仍处于历史次低位。更需关注的是,2025年7月,单月行业盈利状况恶化:利润率降至3.5%,成为近期行业盈利的阶段性低点。横向对比来看,汽车行业盈利水平显著低于下游工业企业平均水平。2025年1—7月,下游工业企业平均利润率为5.9%。
汽车行业利润率偏低,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一,新能源汽车市场“价格内卷”加剧,导致单位产品利润空间被大幅挤压;其二,产业链成本压力仍存,核心零部件(如动力电池)价格波动、芯片供应稳定性等因素,仍对成本控制形成制约。
今年以来,多个部门密集表态,明确抵制“内卷式”竞争,引导行业健康发展。
政策引导与行业共识的推动,使得汽车行业市场生态逐步改善。
近期,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制造业研究处处长李强提到,汽车行业治理内卷两个多月以来,市场呈现两大变化:一是经销商库存指数呈现下降趋势。二是终端价格呈现回升趋势,“6月份,终端价格明显回升;7月份,整体上还是稳住了。”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要破解汽车行业盈利困局,仅靠“反内卷”政策缓解短期价格竞争还不够,推动“油电同权”、建立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才是关键所在。
所谓“油电同权”,就是让燃油车和新能源汽车在市场准入、税收政策、购车优惠、用车环境等方面享有同等待遇,从而消除“一边倒”的政策倾斜,从真正的市场竞争角度出发,让消费者自主选择购买何种类型的汽车。
展望未来,“两新”政策仍将是汽车行业增长的重要支撑,盈利改善则需要政策引导与市场调节协同发力。(摘编自盖世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