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几封公开信让极越汽车登上社交媒体热搜,而极越汽车管理层采取的一些措施、员工及消费者的遭遇更是引发了广泛热议。事情在发酵了近两天之后,极越汽车的股东发话了。
12月13日晚,吉利控股集团、百度发出了“关于极越汽车的联合声明”。一份声明,三个要点(笔者注:1.第一时间解决员工社保缴纳、离职员工善后问题;2.维护用户车辆正常使用、售后和维修保养;3.推进其他事宜合理合法解决),多少让如惊弓之鸟一般的极越汽车员工、车主、准车主,有了一丝慰藉和期待。联合声明是一颗定心丸,却远不是事件的休止符。
目前,极越汽车爆雷一事还在继续发酵,员工直播讨薪,车主普遍担忧售后服务保障。对此,作为行业的记录者、观察者,有几句话不吐不快。
首先,要心存敬畏。极越汽车不是第一个传出经营遇到挑战的新势力品牌。就在极越事件发生的几天前,哪吒汽车的换帅风波上演了一出从谣言四起到否认三连,再到既成事实的“戏码”,也是哪吒销量不达预期,经营举步维艰的真实写照。但是,如此突然“倒毙”并随性对待客户、员工,确实是行业之所罕见。笔者言重一些,极越汽车原管理团队可谓开风气之先,只不过是极具破坏性的风气。
一线员工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作为汽车行业的劳动者,不该被如此薄情、冷漠对待;极越车主货比三家、选择信任,作为汽车产品的消费者,不该被如此毫无预案地丢弃。行业发展离不开普通劳动者的贡献、付出,也还有一线员工的夜以继日、加班加点。不敬畏劳动者,是自绝于进步与发展!笔者同时想强调,汽车产品使用周期长,使用环境特殊,关乎人的生命安全,绝非普通快消品、电子消费品,更加不可如此儿戏!每一家汽车企业都应该对自己的产品心存敬畏,至少对消费者的体验、对人的生命心存敬畏!
其次,请敢于担当。作为第一责任人,极越汽车管理团队需要拿出踏入汽车行业时的勇气与决心,敢于担当、不要甩锅。进入汽车行业的时候欢天喜地,仿佛行业是流奶与蜜之地,那么在自身经营不善的时候,也请如勇士一样不要怯阵、退缩,正视实际问题,拿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控制损失、降低影响。
同时,笔者提请地方政府及行业监管部门引起关注。鉴于此案例波及范围广、事发突然、应对失当,以及新能源智能汽车产品的特殊性(在用车辆电池安全及监测、在用车辆智能驾驶功能维护,以及其他关系到整车功能安全及事关其他道路交通参与者安全的方面),值得提级或提前介入,以切实肩负起对企业的监督管理、对消费者的权益保护、对劳动者的权益保障工作职责,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
此外,行业新陈代谢,配套得跟上。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依靠的是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以及千万个激情澎湃、追求卓越的企业个体。但是,汽车行业的规模,从短期看是有其自身发展、资源约束下的上限值的,势必会有因各种原因经营不善的整车企业、供应链企业出局。行业需要讨论的是,既然这样的过程是客观存在,我们如何建立一套相对完善的应对机制?
例如,从“出生”开始,我们对汽车行业的准生、准入机制是不是存在改善改进的空间?2017年前后获得生产资质的13家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至今依然活跃者所剩无几,是否存在兼顾市场活力与有效监管的行业生产管理模式?再如,对于在用车辆,威马、高合等品牌都在退出市场时留下了不少在用车消费者,他们自嘲车机没有用、智驾不敢用、车联网随时可能不能用。这些品牌在用车辆的安全性需要怎样的制度设计来兜底?消费者的体验又应该以何种方式来保证?这些课题都值得行业参与者共同思考。
我们的汽车行业能够取得今天的发展,有赖于市场的推动、有赖于消费者的信任,在不断创新、竞争、淘汰、出清的动态过程中,保护市场机制有效,保护消费者的善意,应该是行业进一步发展的共识。(文章来源:《中国汽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