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卷”虽然不是2024年的流行语,但自从成为2020年流行语以来,势头依然很猛,甚至超过以往。汽车行业的内卷是以价格战为核心的一个市场表现,2024年汽车市场的价格战愈演愈烈。今年前11个月,降价车型规模达到195款,超过2023年全年150款的规模。其中,插电混动车型新车均降价幅度达到1.5万元,降价力度为8.5%;纯电动车型新车均降价幅度达到2万元,降价力度为10%。
愈演愈烈的内卷对汽车行业带来的不利影响不容忽视。各大车企为了争夺市场份额,纷纷降低产品价格,导致企业利润空间被压缩,还可能出现大面积亏损现象。这种短视行为不仅损害了企业自身利益,更危及整个产业链的健康发展。2024年第三季度,国家统计局口径的汽车行业平均毛利率(12.2%)是有统计数据以来的历史最低值,显示行业内卷压力较大。一些企业为了维持运营,不得不采取裁员等措施,导致大量汽车销售人员失业,4S店倒闭现象频现。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些车企为了快速推出产品,忽视了产品的创新和差异化,导致市场上的汽车产品在外观、性能、配置等方面大同小异,无法满足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需求。
车企在广告宣传、促销活动等方面投入大量资源,从在车里吃火锅到将中控台改造成马桶等奇葩场景式营销不断涌现,试图吸引消费者的关注。然而,这种过度营销往往会导致市场的混乱和消费者的疲劳,给车企的营销工作带来负面影响。
此外,对于消费者而言,虽然内卷在一定程度上为消费者带来了价格上的优惠,但也可能导致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的下降,影响消费者的购车体验和满意度。因此,汽车行业需要寻求破局之道,避免过度内卷带来的负面影响。
防内卷,政府部门必须有大格局。这种大格局,体现在加强引导与监管。制订合理的竞争规则,鼓励公平竞争,打击低价竞销、虚假宣传等不公平竞争行为;优化政策补贴与资源配置,从单纯的生产环节补贴向研发创新、绿色制造、市场推广等多环节补贴转变,为汽车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同时,优化产业布局,推动区域产业协同与集群发展。
技术创新是车企防范内卷的核心。车企真正的出路并不在于盲目跟随市场潮流或陷入无休止的价格战中,而在于坚持创新。车企应深入了解消费者需求和市场趋势,精准定位目标市场,加强产品研发和创新,通过差异化的产品和技术优势来争取市场份额。例如,通过研发固态电池、优化电池管理系统等技术,提高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和安全性,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需求;通过引入AI大模型、深度学习等先进技术,实现汽车的自主决策、智能导航、语音交互等功能,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便捷、安全的出行体验。
品牌差异化是车企防范内卷的重要手段。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车企需要通过独特的品牌定位和差异化的产品策略,赢得消费者的青睐;通过独特的品牌理念、设计风格、营销策略等手段,打造独特的品牌形象。针对不同消费群体制订个性化的营销策略,提高营销效果。例如,高管直播逐渐成为车企营销品牌与产品的重要方式之一。虽然这种营销方式存在争议,但无疑为车企带来了新的流量和关注度。
合作与联盟是车企防范内卷的有效途径。与其他车企、科技企业、供应商等建立合作关系,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共同应对市场挑战。与科技企业、互联网公司等跨行业合作,就能引入新技术、新思维,推动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例如,与华为、Momenta等科技公司合作,共同研发自动驾驶、智能座舱等技术;与电商平台合作,拓展线上销售渠道和营销手段;通过与供应商、经销商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实现资源共享和协同发展。例如,与核心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确保原材料供应的稳定性和质量,降低成本,提高盈利能力;与经销商共同制订营销策略和市场推广活动,提升品牌影响力和市场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