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epaper.shautonews.com/Img/2020/11/202011219fe44628b451404c9b7422c9ebbaa1da.jpg
“我们的创新项目,来之于现场,利之于现场,造福于现场。”上海赛科利维修创新工作室领衔人陈琦海告诉记者。工作室自2018年年初
http://wap.shautonews.com/content/2020-11/22/009529.html

等待处理…

妙手回春,让老旧设备焕发新生机

记上海赛科利维修创新工作室

本报记者 林芸
2020/11/21

“我们的创新项目,来之于现场,利之于现场,造福于现场。”上海赛科利维修创新工作室领衔人陈琦海告诉记者。工作室自2018年年初成立以来,先后主导了20余项重大攻关创新项目。截至2019年年底,已为公司节约费用900多万元,在管理制度完善、创新项目攻关、人员发展提升、对外交流学习等方面均取得了丰硕成果。

零成本攻下模具扩容硬仗

创新工作室所完成的攻关创新项目,都来自于公司现场的实际需求。团队成员通过努力,使得原有的老旧设备焕发了新的生机。

比如,“小松高速冲压线压机模具号扩容改进”这个项目。小松高速线使用至今已有14年之久,原有小松系统的模具号容量(99个)已接近饱和,无法满足生产及模具新项目需求,亟需对整线数据系统进行升级改造。由于系统相对封闭,通常需要由原厂供应商进行改进,而改进的费用则高达40多万元,同时需要停产调试一周,这样的要求对于只有一条高速线的公司来说,根本无法满足。

为此,维修创新工作室挺身而出,将该改进项目列入工作室2019年的攻关创新项目中。通过工作室成员前期的分析,总结出了该项目的两大难点:一是底垫的数据量限定,二是整线压机和自动化数据的数据量限定以及存储。相对而言,第一个难点是改进的关键。

“对于压机线而言,底垫的控制是任何一家设备供应商的黑盒,其接口是不对客户公开的。我们通过对历史资料的专研,并结合现场操作测试、记录相关数据变化,一点一滴地把底垫数据的交互接口表给绘制出来,并基于接口表,自主开发了与底垫通讯的交互软件,对模具号容量进行了扩充,项目的第一阶段就此攻克。”陈琦海说。

底垫系统破解后,团队再接再厉,相继对整线压机及自动化系统的PLC程序以及数据接口进行更改,在没有产生任何硬件费用和没有造成设备停线的前提下,最终实现了对系统的改造,成功将模具容量从99个扩容到200个,为公司节约改造费用80余万元。

“一看,二想,三动手”

攻坚克难、创新改进,提升设备运营状态是维修创新工作室一直以来秉持的努力方向。在进行技术攻关的同时,创新工作室也不遗余力进行人才培养。目前,工作室成员数量已达20多名,在队伍不断壮大的同时,人员技能也有了持续提升。

寓教于攻关项目式的带教使得团队成员在每个项目中都能学到很多新知识并取得新经验。同时,通过攻克一个个创新项目,也使成员在工作中获得极大的成就感。

“一看,二想,三动手”工作法是工作室在发展过程中所总结出的特色工作方法。陈琦海说:“一看,是要求工作室人员深入现场一线,了解现场实际工艺及设备运行状态;二想,是对所见所闻进行思考,比如设备的原理如何实现?为什么要这样做?三动手,是通过实践增加员工对于设备结构,以及运行系统的了解。这三个步骤是一个相辅相成、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不少成员通过这套工作法进行日复一日的历练,取得了良好成效。”

冷冲压设备主管工程师陆伟忠刚加入赛科利时是一名电气维修工。通过这套工作法的练习和工作室骨干的带教,他的技能得到飞速提升。而从中受益的并非只有陆伟忠,还有他的带教师傅,创新的火花就在这种教学相长中迸发而出,实现了良性循环。

上篇:创新加码,这群对技术有执念的极客在行动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19 上海汽车报社有限公司

备案号:沪ICP备16052313号-2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