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既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元年。汽车行业如何借助“中国制造2025”等工业转型战略进行产品升级;如何借助“一带一路”发展战略进行优化布局、加强产能合作,抓住未来5-10年的发展机遇,成为政府主管部门、整车零部件企业、行业研究机构等共同关注的焦点。
11月17日,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主办的第五届“中国汽车产业区域经济峰会”在福建省福州市召开。本届峰会以“‘一带一路’汽车产业新动力”为年度主题,邀请海内外专家、学者围绕“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机遇、新能源汽车发展新思路展开研讨。
战略成果初步显现
国家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表示,“一带一路”国家战略起步顺利,已经取得八个方面的早期收获:一是金融支撑机制发挥作用;二是国际共识日益增多;三是互联互通网络逐步成型;四是产能合作加快推进;五是经济走廊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六是中欧国际班列已经形成;七是贸易投资大幅增长;八是人文交流更加密切。
具体到汽车产业,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主任安庆衡以他访问哈萨克斯坦的经历现身说法。“哈萨克斯坦很欢迎中国的汽车产品,在当地市场上可以买到上汽大众轿车;江淮的卡车产品和日本的卡车在哈萨克斯坦售价差不多,中国的自主品牌在一定程度上已能和国际品牌抗衡。虽然,我国近阶段汽车产品出口情况不佳,但如果大力推行‘一带一路’战略,出口状况也许会改变。”安庆衡说。通过哈萨克斯坦的例子可以说明,践行“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实施汽车产业“走出去”战略大有可为。
海外市场潜力大
新能源产品受瞩目
统计显示,“一带一路”战略有近60个国家参与支持,覆盖总人口约46亿,GDP总量达20万亿美元,已经获得东盟、阿盟等多个国际组织支持。从“一带一路”涵盖的区域来看,绝大部分国家处在经济发展的上升期,汽车市场具有足够的潜力有待开发。
以东南亚地区来说,“一带一路”战略已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力。据马来西亚汽车总会会长、汽车销售及金融协会主席拿督许综文介绍,在东盟主要的五个国家中,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泰国占到东盟市场的85%,现在整个东盟汽车市场的容量大约为350万辆,预计到2020年,这一容量将达到450万辆。如果中国车企到东盟来发展,马来西亚作为东盟的窗口,是一个战略基地。
泰国投资促进委员会驻广州办事处的主任林松保表示,泰国在2015年已成为全球第六大商用车出口国,目前拥有18家汽车装配厂,国内销售量的50%为皮卡,45%为乘用车及商用车。
泰国政府计划未来要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新能源汽车本土化生产制造。林松保表示,中国汽车产业在新能源汽车方面的发展进步很快,无论是纯电动汽车还是混合动力汽车都具备比较成熟的技术储备。泰国希望更多地与中国的一些业内人士交流,学习中国汽车产业的先进经验,共同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创新发展。
此外,阿拉伯市场是中国车企最早进入的市场之一,阿盟国家正好处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双辐射的范围,经过多年在阿盟市场打拼,多数自主品牌车企在网络运营,以及售后服务体系搭建方面均已完成了布局。比如,中国汽车品牌就是伊朗汽车市场的明星,奇瑞、力帆、长安等中国品牌汽车在伊朗流行起来。汽车咨询公司IHS的调研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汽车占伊朗汽车市场的份额仅为1%;而到了2015年,这一数字已飙升至9%,伊朗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汽车出口国。日前,比亚迪与伊朗最大的民营汽车制造商科尔曼汽车达成战略合作谅解备忘录,双方将深入合作,把比亚迪纯电动与双模系列新能源车型,以及电池、电机、电控等技术引入伊朗市场。
抓紧战略机遇
加快国际化发展步伐
工信部原总工程师朱宏任认为,推动汽车产业“走出去”,要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这是我国汽车产业由大变强的必然途径。我们应当紧抓“一带一路”战略机遇,加快我国汽车产业国际化发展步伐。
在他看来,“一带一路”对汽车产业的机遇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产品有了更广阔的市场,二是产能进一步得到释放,三是推动升级改造。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发展,中国品牌汽车在海外市场逐步成熟,但是短板也很明显,主要表现为核心竞争力不强、市场美誉度不高。各车企要加快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将国际化战略和本土化战略有机结合,实现从单纯的产品输出到技术与资本输出的转变。同时,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争取在新一轮全球市场竞争中占领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