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份车市数据一出,业界又是惊愕一片。受经济形势和股市震荡的双重影响,整个乘用车市场销售较去年同期下滑了5.8%,遭遇了同期增幅的3连降。今年前7个月,我国汽车市场出现罕见的“双降”局面,即比上年同期下降,当月比上月下降。车市下滑,引来了一片惊慌,由此引出唱衰之声,中国车市似乎真的不行了。
今年以来,我国汽车市场从高速增长的“天空”回落到零增长的“地面”,呈现“疲软”态势,曾经的火爆不复存在,但这毫不奇怪。说白了,任何市场都不会无限制高速增长下去,中国车市受宏观经济影响,进行回调或者调整,实属正常,“衰退”之说言重了。最近10多年,中国汽车的进步是有目共睹的。2000年,中国汽车以产销不到200万辆排在全球汽车市场第10名的位置。从200万辆猛升至1300万辆,中国只用了10年就完成了其他国家几十年,甚至更久才能完成的蜕变;而从1000万辆到2000万辆,仅仅用了4年时间。2014年,即使销量增速比上年下降7个百分点,但中国汽车仍以2350万辆的销量、7%的增速,远超排名第二的美国,连续6年占据汽车销量全球冠军宝座,在世界汽车产业格局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再从市场本身的运行规律看,任何市场都不会一直保持高速增长,回落调整很正常,谁都逃脱不了潮涨潮落的市场规律。更何况,中国汽车产销的基数已经很高,基数越大,所承受的压力就越大;市场出现增速冲高回落,是基数达到一定规模后的必然。
当前,中国车市处于理性发展期,在经济增长放缓的压力之下,保持微增长甚至零增长,是今天中国汽车市场的新常态。由于产销基数庞大,即使增速放缓,甚至仅有百分之一二的增长,也是非常可观的。在全球化的今天,各国市场就像是互相连通着的U型管。以5月为例,美国销量增长1.3%;欧洲增幅为1.3%;日本同比上涨1.4%……中国汽车市场符合整体市场走势。
有人喜欢将今年车市的颓势与2008年相比,其实并没有可比性。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爆发造成经济下行,而且当时不知道需要多长时间才能走出低谷。而今年,整个国民经济放缓的状况和当时不一样,而且在中国汽车产业发展中也能看到转型升级的痕迹。比如,中国自主品牌企业在一些细分市场上已经取得一定优势。从这些角度来看,今年与2008年不可比。更何况,经过十多年的高速增长,中国汽车业需要稍微喘口气,在短时间里很难再有新的突破。2350万辆的规模可能是中国车市又一个临界点,但可以支撑一个产业良性发展。
再从市场需求量看,中国车市远未饱和,刚性需求依然存在,只是微增长的大势已不可逆。
截至2014年末,我国汽车千人保有量为105.83辆,这个数字仅相当于美国的八分之一,与其他发达国家的成熟汽车市场相比也有很大差距,因此仍然具有非常大的需求和发展空间。中国汽车市场基本面是好的,继续增长是必然的,所以车市其实没有那么糟。现在,稳定情绪和提振信心是当务之急。对于2015年车市的走向,在一般情况下,下半年市场应该好于上半年,只要不出现不利于产业发展的政策,就有望触底反弹,3%—5%的增速是合理的。大可不必做太多的短期行为,更不要自乱手脚。静观其变,按计划平稳推进既定的经营力量是为上策,在此过程中亦可根据市场变化及时作出调整。
不过,在对市场保持淡定的同时,需要引起警惕的是,到今年年底,我国汽车总产能将达到4000万辆,产能利用率不足70%。其中,15家自主品牌的产能利用率甚至在50%以下。另外,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7月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为53.4%,这也是库存预警指数连续10个月超预警线。车企应该正视产能过剩的严重后果,及时停下脚步;毕竟靠规模扩张赢得市场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车企已经到了该精耕细作的时候。目前,车市的消费特征在悄然生变,企业需要紧贴这些需求,拿出具有独特竞争力的车型,才有机会跑赢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