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两会期间,有代表提案建议取消汽车限行限购,虽然笔者对其观点颇为赞同,但纵观国内目前用车环境,这一提案或建议,注定在两会过后,也只能作为提案存在。也由此,笔者回顾了过去5年两会期间有关汽车的各种提案或建言。其中,不少提案已经落地践行,正在改变着当下的汽车产业结构和消费环境,也有的提案正在润物细无声地进行中,或将马上看到结果。当然,不少提案恐怕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依旧只是一份提案。
环保、改革类提案进展迅速
在过去几年的两会汽车提案中,针对节能环保、产业改革或变革的主题,每年都有不少代表提交提案。比如,2010年的鼓励小排量乘用车、加速新能源汽车发展、公车改革、支持国内汽车行业并购重组实施和完善汽车召回制度等提案:2011年的建议减免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及保险、汽车业加大兼并重组、规范公务用车和对于私人购买新能源车给予更多优惠等提案;2012的尽快出台汽车产品三包规定、加快发展汽车金融业务、车内空气质量标准应实现强制化、提高自主品牌政府采购等提案;2013年的新能源汽车需政策延续、零排放电动汽车应加快上路等提案;2014年的让市场决定电动汽车发展、低速电动车应坚决禁用铅酸电池等提案。
从这些以往的两会汽车相关提案中,我们不难看出,节能环保,以及涉及汽车产业结构调整和汽车社会整体生态环境变革的问题,一直都为两会各领域代表所关心,也是近年来汽车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变革和调整的核心。
以新能源汽车为例,2010年,我国刚刚在5个试点城市试行私人购买新能源车补贴,当年新能源车的年产量只有7181辆。2014年,新能源汽车生产78499辆,销售74763辆,同比分别增长3.5倍和3.2倍。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同比分别增长2.4倍和2.1倍,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同比分别增长8.1倍和8.8倍。这一数字是5年前的10倍,而在这5年间,两会代表的相关提案,基本上都得到了程度不一的落实。
此外,出台汽车三包规定、完善汽车召回制度、强制出台车内空气质量标准等涉及产业生态环境变革的提案,有的也已获得了切实落实,如2013年出台的《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草案)》和同在2013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汽车三包。还有的提案或将在今年得以落实,例如车内空气质量强制性标准等。
同样,诸如汽车行业并购重组,以及公车改革提案,也在这几年中得到一定的落实,汽车金融公司更是在这几年里遍地开花。整体来看,在我国汽车工业由大做强的过程中,涉及为汽车产业保驾护航的各种软硬件“配套”体系,是最能够获得两会代表关注,也是最能得到政府和社会关注并最快能得以落实的。
总有提案要坐冷板凳
粗略估计,每年两会期间,涉及汽车的提案总有那么几十个,当然,其中不免有重复的。除了上述部分提案得以较快落实之外,还是有相当多的提案最终不了了之。
例如,从2011年开始,就有代表提出要优先发展低速电动车和推广LNG汽车。5年过去了,相关细分产业由于与国内汽车产业发展主旋律不合拍,迟迟得不到落实。而且,就现有状况来看,这样的提案至少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可能难以得到有效落实。同样,在2014年,有代表建言要加大混合动力车(非插电式)的推广力度,这同样是一个很难得到落实的提案。
此外,有的提案其实从本质上来说,真要落实下去,应该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但出于种种原因,要得到切实落实,也还是有一定难度。比如多年来,两会代表一直建言的自主品牌发展、中国汽车走出去战略、校车工程、自主品牌政府采购,以及建立中国自己的新能源汽车标准法规等提案。
当然,并不是说所有的提案都要迅速得以落地。不过,这几年的两会代表提案多少都真实地反映了我国汽车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有的问题可以直面解决;有的问题可以迂回解决。当然,总会有些问题,是要留待更久的日后再来徐徐处理的。(顾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