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epaper.shautonews.com/Img/2025/6/pc20250624c6cc7d68331f4ee28018603c3565e4d1.jpg
多年来,货运交易的方式基本上都是通过中介来撮合,但货主与货车司机之间的中介“障碍”无疑增加了各方的成本。最近,直接建立货
http://wap.shautonews.com/content/2015-03/01/030487.html

等待处理…

互联网推动货运业走向智慧化

货运“打车模式”悄然兴起

2015/3/1

多年来,货运交易的方式基本上都是通过中介来撮合,但货主与货车司机之间的中介“障碍”无疑增加了各方的成本。最近,直接建立货主和货车司机之间联系的货运“打车模式”正悄然兴起。从2014年下半年起,类似于滴滴打车、快的打车等使用“打车软件模式”介入货运领域的互联网企业大量涌现。诸如货拉拉、Gogovan这样的企业都已获得千万美元级别的融资。

货运行业物流成本高

随着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在2014年连番上演撒钱大战,出租车“打车软件模式”已经开始渐渐为人们所了解。近日,这两家企业高调宣布合并,更是进一步验证了这一商业模式的可行性。打车软件通过在乘客和司机这两个点之间直接建立联系,可以让乘客找到附近最方便的司机,司机也可以找到最近的或是附近加价最高的乘客。这样一种双向选择的方式大大节约了司机揽客和用户叫车的时间成本,并降低了车辆空驶率,也就等于降低了司机的运营成本。

这样一种互惠互利的模式受到了司机和乘客的诸多好评。那么,如果这种模式能运用到货运行业,是否能缓解该行业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呢?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3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为10.2万亿元,占整个GDP比重的18%。而西方发达国家的物流成本占GDP比重一般约为8%一10%。在这10.2万亿元费用中,运输费用占到5.4万亿元,仅此一项就达到GDP比重的9%。社会物流总体费用,尤其是运输费用比重过高已经成为限制我国物流及相关行业发展的一个重大瓶颈。

同时,2013年全国物流业增加值为3.9万亿元。其中,交通运输物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是最低的,仅为7.2%,且增幅比2012年还回落1.5个百分点,跌幅也是最大的。也就是说,交通运输这个环节,不但在物流过程中占据过高的成本,而且产出的效益也很不理想。

成本昂贵,增加值低,最典型的表现就是空驶率居高不下。即使在上海这样的大城市,货车的空驶率也高达50%,远远超过出租车的30%(打车软件普及之前)。

根据公安部消息,2013年,全国货车数量已达2016万辆。一般长途运输车辆有80%以上都是个体车辆,它们的运营模式绝大多数都是单向的。收到一个订单车就得走,不可能在走之前先预约好回程的订单。回程能不能拉上货,能拉多少,都是碰运气的事情。

互联网推动货运业走向智慧化

伴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针对以上这些问题,利用移动终端设备进行找货、找车的“打车模式”开始拥有了生长的土壤。

货运“打车模式”的核心是数据透明和共享。对货主来说,货运车辆的信息在出车、卸货时都可以实时进行状态更新,这些信息都对货主透明,他就可以选择时间上最匹配、地理上最方便、价位上也最合适的司机。而对司机来说,因为货主的信息透明,他就可以选择最适合货主的车型、最适合自己路线的订单,从而降低运营成本。司机和货主都不再盲目,中介这一块的成本也就自然消解了。

不过,货运领域有其特殊的情况,要真正把货主和司机的需求匹配好,还需要做不少工作。首先是全方位地采集关键信息。货主真正关心的远不止价格和时间,还包括驾驶员资质、车型以及运载形式(仓栏、厢式、平板)、吨位、车辆保养情况、安全行驶记录等诸多事项。司机也会关心货主是否靠谱、是否会及时支付运费、货物是否符合相关规定等其他因素。

这些信息,以往的中介不见得会非常系统地采集,更不用谈对这些信息进行大数据处理了。而现在,通过预先建立科学的数据采集系统,以及用户评价系统,都可以较好地加以归档和分析。这些数据和分析不光可以给用户提供参考,其本身也是重要的盈利点。它可以为用户提供增值服务,比如通过大数据的运算,进一步优化车与货之间的匹配,为司机制订运输效率最高的运输计划等。和出租车运营不同,货车运营单价高,为了提升运营效率,司机和货主对这些增值服务有很强的付费愿望。

货运“打车模式”面临诸多考验

当然,货运“打车模式”在国内还面临很多问题。和商务租车类似,“打”货车在法律上也需要更明确的界定。比如,哪些车辆可以拉货?司机又必须符合哪些条件?既要调动民间的积极性,同时也要兼顾货运安全和有效监管,需要各方共同协调。

对于提供货运打车服务的企业来说,其资质也需要有效地监督管理。现在,对司机资质、车辆情况等的审核都由这些企业自行完成,很多问题在运营早期可能还不明显,但随着规模扩大,将会慢慢浮现出来。

比如为了扩展规模降低审核门槛、不同地区的分支审核标准不统一等。交通安全无小事,这些光靠企业自律是不够的,必须由政府主管部门牵头进行监督。打车企业对货、车双方提供的保险服务等基本保障服务也需要进一步加以规范。

跨地域推广对货运“打车模式”也是一个相当大的考验。城市货运、城际货运、乡村货运是3块完全不同的领域。现在大多数打车货运企业都是基于某个城市或城市群,以地推的方式来进行原始推广,用户数在几千到几万名不等。但问题是,每个地区的实际情况千差万别,地推的深度和广度并不一致。要有效衔接不同需求,保证服务质量,还需要很强的协调统筹能力。

货运“打车模式”在优化效率、降低成本上优势明显,如能有效解决政策监督、地域差异等方面的问题,必将给整个货运行业带来可观的改变。(实习生 江睿杰)

上篇:正规军进军拼车市场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19 上海汽车报社有限公司

备案号:沪ICP备16052313号-2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