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epaper.shautonews.com/Img/2025/4/pc2025041167596e9515ee4bd8a33f8164f2159773.jpg
近期,在武汉举行的“2014(第五届)全球汽车论坛”上,中国机械联合会会长王瑞祥表示,中国汽车工业正处在由大到强、全面转型升
http://wap.shautonews.com/content/2014-11/16/026523.html

等待处理…

差距不只是技术

中国零部件供应商转型之路漫漫

2014/11/16

近期,在武汉举行的“2014(第五届)全球汽车论坛”上,中国机械联合会会长王瑞祥表示,中国汽车工业正处在由大到强、全面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事实上,中国的汽车零部件制造业同样也面临着由大到强的关键时期。在会议同期举行的“中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转型路径”分论坛中,专家普遍认为,中国零部件供应商落后于世界级的全球供应商至少5年,本土的零部件企业要走向全球,实现转型升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差距不只是技术

谈及国内外零部件供应商的差距,不可否认的是,虽然本土供应商具有价格上的优势,但缺乏核心技术是本土供应商的软肋,特别在电子、组件及系统集成能力方面尚有欠缺,这一差距短期很难弥补。然而,这“至少5年”的差距不只是掌握核心技术就能缩短的。

李尔公司亚太区总裁Jay K.Kunkel指出,单从设计和工程能力来说,国内外供应商差距并没有如此之大,但在供应网络以及管理能力上,国内外供应商存在较大差距。首先,跨国供应商大都有着多年与全球大型主机厂合作的经验,进入中国后也能迅速将中国市场纳入其全球网络的一部分。与之相比,中国的本土零部件供应商有着先天不足。另外,所谓国际化的过程,实质上也包含管理水平的国际化,而这种管理包含着质量管理、供应链管理、市场投资等方方面面。即使拥有最顶尖的技术,没有好的管理能力是无法促成交易的。

既有优势逐渐丧失

为了缩小差距,目前,部分本土零部件供应商已经采取了有利于长远发展的举措,正在从简单的模仿发展到自主研发,一步步走向成熟。然而,要缩小差距并非一朝一夕之事,你在进步的同时别人也在进步。眼下,全球各大跨国供应商都在大力推进本土化进程,这对本土供应商来说带来了更大的竞争压力。

以全球知名的零部件供应商德尔福为例,其在中国拥有20多个生产基地、3个研发中心、近3000名工程师、200多项中国专利。除此之外,德尔福正在积极提升中国在其全球布局中的决策地位。“自主品牌的决策过程非常快,为了满足这样的市场需求,跟上中国市场的速度,德尔福正积极提高中国在我们全球版图中的决策地位。”德尔福中国区总裁杨晓明博士说。

这一观点也得到了Jay K.Kunkel的认同,他表示,李尔成立了亚洲总部,将职权下放,正是为了能够针对中国市场快速反应,同时也专注于培养中国的本地化人才。

从他们的谈话中不难看出,如果说快速的市场响应是本土供应商的优势的话,那么将来这一优势将逐渐丧失。随着跨国公司本土化的不断深入,如果本土供应商不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那么其生存空间将越来越小。

虽然市场竞争在不断加剧,但这其中也蕴藏着机遇。JFP Holdings董事长Jack Perkowski表示,“如今的一些跨国供应商集团,几十年前也只是地方型的供应商,但是他们通过并购实现了全球的布局。”这一点对于中国本土供应商同样值得借鉴。(艾嘉)

上篇:深耕本土化:快速响应中国市场特殊需求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19 上海汽车报社有限公司

备案号:沪ICP备16052313号-2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