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大的中国汽车市场吸引了无数全球零部件供应商在华驻足。为了顺应中国市场的需求,他们都积极推动在中国市场的本土化建设。在近期召开的“第五届全球汽车论坛”上,德尔福中国区总裁杨晓明博士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他表示,由于中国市场的重要性及特殊性,全球供应商本土化乃大势所趋。随着市场发展,德尔福正不断提升中国在德尔福全球布局中的决策地位,将本土化进行到底。
快速响应中国市场特殊需求
杨晓明认为,中国汽车市场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一个发展中的市场或是汽车的制造基地,它已经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单一市场,是一个特殊的新兴市场,这必然会对全球汽车的布局产生影响。对于供应商来说,中国市场带来的将不仅仅是成本的压力。
“以汽车互联化趋势为例,中国市场消费者对于汽车互联的需求就比欧美市场消费者更突出。中国的自主品牌虽然在品牌影响力上跟国际品牌还有一些差距,但他们在某些方面的需求走在更前沿。”杨晓明说。可见,要深耕本土化,必须快速响应中国市场消费者的特殊需求。
对于德尔福而言,本土化是整个体系的本土化,包括人员本土化、研发本土化以及产品本土化。
更重要的是,德尔福正积极提升中国在其全球布局中的决策地位。“除了本土的研发能力、生产能力,本土化的另一个关键是能否加快决策过程,以快速地响应中国市场的需求。”杨晓明介绍说。目前,德尔福最大的电子/电气系统事业部的全球总部已经搬迁至上海,且该事业部的所有管理层也都将常驻上海。同时,德尔福的五大事业部的亚洲总部都设立在中国。“这些举措都将有力地提高中国在我们全球版图中的决策地位,加快决策过程。”杨晓明说。
开放的整零合作模式
要在中国汽车市场扎根,深入本土化,就必须与中国本土的自主品牌建立良好的整零合作关系。
据杨晓明介绍,一般整车厂都会用自身的系统去论证供应商的系统,但自主品牌车企在体系标准上并不是很完善。在与德尔福的合作过程中,德尔福以丰富的配套经验,和自主品牌共同制订了某些零部件的规范与标准,帮助自主品牌转型升级。
“比如,我们帮助某个自主品牌整车厂客户开发集成一个发动机管理系统,在我们的工程师团队进行相关的测试、实验时,客户的工程师也会一起加入进来,在整个参与过程中互相学习。”杨晓明说,“我们以开放的心态和整车厂合作,而不是简单地交付一个系统给客户。相反地,我们积极欢迎他们的团队参与进来,和我们互相探讨、互相学习、互相进步。”
在互相学习的过程中,德尔福充分信任合作伙伴对其知识产权的尊重。杨晓明指出,能提供系统解决方案是德尔福的优势所在,在与整车厂合作的过程中,德尔福先进的体系就被引入到这些整车厂中。得益于系统解决方案的优势,目前,德尔福已经与17家自主品牌整车厂形成配套。
可喜的是,在多年的合作过程中,自主品牌也逐渐走向成熟。“现在,自主品牌对供应商的要求不再只是成本上的要求,他们对质量的要求提高了。另外,以前自主品牌开发新车型是越快越好,现在比以前规范多了,他们的开发计划非常详细。”杨晓明说,“自主品牌对于成本的诉求较大,但开始更多地考虑综合成本。供应商的产品没有做好,导致召回;或是提供给客户产品的时间晚了,带来相应损失,这其实也是一种成本。不过,这些对于我们德尔福来说并不是问题。我们能够积极地配合客户的计划,提供给他们所需要的高品质的系统解决方案。”(记者 阮希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