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一下,未来我们只需在手机中输入目的地,就会有一辆车自动开过来送你去你想去的地方。大数据使得一切皆有可能。甚至有专家认为,在大数据时代,未来汽车设计可能不复存在。近期,在由上海国际汽车城有限公司等主办的“中国·安亭2014汽车设计国际会议”上,专家就大数据时代下的汽车设计展开了探讨。
大数据给汽车行业带来的改变是有目共睹的。车联网、无人驾驶、汽车电商、汽车共享……这些都是汽车行业在大数据时代下的产物。上汽设计中心设计总监邵景峰指出,在大数据资源的推动下,未来将实现“无人驾驶+汽车共享”。于是,消费者便“无需驾车+无需买车”,汽车可能就变成了手机APP的一个外接设备,所有的汽车将成为标准化统一制造的汽车,无需个性化设计,汽车设计这一行业将有可能不复存在。
“或许,我们在座的各位汽车设计师们都可以‘洗洗睡’了。”邵景峰说。这样的想法虽然有点危言耸听,但无疑给汽车设计行业乃至整个汽车行业敲响了警钟:如果不想被别人颠覆,那就必须自我颠覆。
然而,汽车设计真的会成为大数据时代下的“牺牲者”吗?
“难讲!”邵景峰表示,“汽车行业有着较高的入行门槛,且大数据需要一定时间积累,这也就给我们留下了转型的时间。”他指出,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颠覆与新生共存,设计师必须时刻保持着先进的互联网思维,才不会成为大数据时代下的“牺牲者”。
如何以互联网思维设计汽车?美国一家颇具特色的汽车生产商Local Motors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Local Motors接受顾客的个性化定制,通过网络社区进行造型设计和工程开发。其所有零部件委托专业零部件厂开发,实行订单式生产,没有库存。Local Motors汽车的设计及生产有5个关键词:“社区”(社区成员共同设计)、“开源”(所有数据共享)、“本地化”(完全在本地生产、销售、服务)、“可持续”(确保汽车生产更环保,确保驾驶安全)和“追求卓越”(保证按时交付,从设计到服务都超乎顾客预期)。
“过去,汽车设计只是造型设计。如今,汽车设计已经步入了基于服务、商业模式、战略等方面的设计2.0时代,而汽车设计3.0时代将是基于可持续交通的设计。”同济大学创意学院院长娄永琪说,“设计师的思维要从追踪性的思维转变为跨越性思维,这样才能造就新的系统。”
大数据时代给汽车设计带来的是颠覆还是新生?目前尚无定论。但可以肯定的是,汽车设计行业乃至整个汽车制造业必须做出相应的改变。鸡蛋从外面打破将成为别人的食物,而从内部打破将会诞生新的生命。(阮希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