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epaper.shautonews.com/Img/2025/4/pc20250407e092646c0725458e84af2389204c7617.jpg
充电桩是和车企对新能源的态度紧密相关的。因为充电桩“等于”纯电动和插电混动,而这个是过去欧洲车企不重视的。欧洲车企在中国
http://wap.shautonews.com/content/2014-11/02/026312.html

等待处理…

车企为何要争充电桩标准?

作者 肖文杰
2014/11/2

充电桩是和车企对新能源的态度紧密相关的。

因为充电桩“等于”纯电动和插电混动,而这个是过去欧洲车企不重视的。欧洲车企在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战略基本上可以看成两块,一块是和本地车企合作造新品牌的纯电动车,另一块是在自己的高档车型中开始推插电混动。关键是快充,这个似乎每辆车还是不一样的。因为车不是手机合约机,充电桩不可能就为这一个品牌服务,肯定是加油站式的。特斯拉这些量支撑不起它的服务,而它们的充电桩跟别人都是不一样的,笔者看来,这条路最后是走不通的。

日本车企的优势是技术。虽然他们的强项是不插电的混动,但这个技术本身对他们可能不难,纯电动他们很强,插电混动也不难,但充电桩可能是个问题。一般情况下,只要有两到三个充电桩就行,即家里一个,单位一个,然后常去的超市最好有个充电桩,大多是慢充,不需要高速公路和快充。这是目前新能源车都有的策略。强调城市使用,就方圆50-100公里的半径,自己的第二、第三辆车,那你就用不着长途,用不着快充。

当然,未来肯定是要有一定密度快充站的,这个对车企来说,其实就是去抢标准。他们不会是建设者,抢的应该还是标准,只要自己的车哪儿都能充就行了。这个其实也不太难,因为零部件企业肯定是会研发市场需要的产品,车企主要就是去合作。这里涉及的竞争应该是供应商的竞争,其实就是日系和欧系的汽车零部件,以及充电桩本身的供应商。汽车这边,德日竞争会加剧,但是这个竞争会更开放,因为谁都不会搞封闭,去损失客户,不会发生手机充电那种事情。从技术上看,几个巨头各有千秋。他们的策略是一样的,各种类型的产品都会生产(纯电动车根据电池组大小,插电车根据发动机和电机大小,它的充电和电控技术都不一样,巨头的做法就是全面出击,然后把核心的技术留在自己手上)。在这个方面,只要是机械制造,都会在中国生产,但是与电池相关的有些东西可能不会,因为对原材料要求有点高。对快充站来说,应该会对电容有要求,那么电网是肯定不会放掉这块的。另外,电费也是一个问题。而且只有普及到一定程度了,长途的快充才会有市场,而且一开始肯定是亏的,那么肯定也是大公司才有能力来做这个事情。

所以对于车企来说,充电桩大战其实就是汽车公司的新能源汽车战略进入了新阶段,插电混动和纯电动开始成为正式选项了。对于充电桩相关的企业,如供应商、电网等,其实就是看哪些大公司敢于先下手、先投入,承担风险去做。因为新能源是一个与法规紧密相关的行业,它的推动力中,法规的作用不亚于市场。那么哪些公司能主导规则,就能胜出,这个应该是大的方向。从这个角度看,笔者看来,欧洲的大公司们似乎更有机会。

上篇:插电式混动将是各种新能源动力的首选
下篇:对节日租车的思考
分享到

© 2019 上海汽车报社有限公司

备案号:沪ICP备16052313号-2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