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epaper.shautonews.com/Img/2025/1/pc20250104d0bae02f99f847428719a53142ddcd62.jpg
(上接A1版)在一款产品刚诞生时,PDM(Product Data Management,产品数据管理)系统就对产品建立了最初的“身份档案”,记录产
http://wap.shautonews.com/content/2014-10/05/024120.html

等待处理…

“大通速度”的原动力

——访上汽集团商用车技术中心

2014/10/5

(上接A1版)在一款产品刚诞生时,PDM(Product Data Management,产品数据管理)系统就对产品建立了最初的“身份档案”,记录产品的数据、图纸、技术参数等信息。知识系统涵盖历史数据库、对标数据库、专家知识、设计指导、问题管理、标准规范与各类模板定义等,支持产品的后续扩展。BOM(Bill of Materials,物料清单)管理系统将产品的发布、变更、信息传递等整合到一个平台,为产品的正式使用和使用过程服务。售后系统建立了已售产品的一系列基础数据,相当于一份份“病历卡”,记录产品在市场用户层面的表现情况,并最终反馈到知识库中,形成一个设计过程的闭环。通过整个闭环的系统管理,上汽商用车能对产品的各个维度实现及时观测、充分分析、快速响应,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

管理创新紧跟市场需求

曹心平坦言,上汽商用车技术中心近年来承担着发展和转型两项任务。这个转型,即是配合上汽集团对商用车业务的战略规划,持续推进上汽商用车技术中心与上汽商用车公司的一体化管理。

“原先两个公司的工作机制和发展方向都有些差异,但我们经过这几年的努力,从价值观、目标的统一,到具体问题的解决,实现了完全的一体化。现在我们的定位很明确,就是设计研发上汽大通的产品。这就使产品项目和上下游业务链能够无缝对接。也就是说,我们的创新能力是有用武之地的,创新成果直接面向市场、客户,能够为公司和集团发展作出具体贡献。”曹心平说。

对上汽商用车技术中心的工程师来说,一体化管理意味着必须强化市场意识、客户意识,而非仅仅搞技术研究、闭门造车。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上,上汽商用车采用集聚人才和内部培训学习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扩充人员规模、提升技术能级。专业技术人员从2009年年底的161人增加至目前(截至今年8月底)的821人(占员工总数的86%)。其中,骨干人才(三四级)占比43.1%,核心人才(五六级)占比3.3%。

围绕项目人员需求和能力建设需要,上汽商用车通过集团内部资源整合、业内支持、全球招聘,同时加强与国内外一流商用车研发机构和供应商合作,形成人才集聚优势。专业技术人员通过轮岗锻炼、专项培训,并在参与V80、G10、新能源等研发项目的过程中,积累知识和经验。此外,上汽商用车引入了关键绩效指标,推行高绩效管理体制,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绩效管理意识,发挥绩效考核的激励作用。

在曹心平看来,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最终目标,是打造一支具有国际视野的团队。“我们认为的国际视野,一是要从国际市场寻找客户、挖掘创新点,二是要以国际标准来定义创新目标,三是创新成果要经得起国际市场的检验。上汽大通的产品始终面向国内外两个市场,因此,国际化是我们的必由之路。”

创新文化推动创新实践

“上汽商用车技术中心的核心价值观是‘以人为本,崇尚学习,追求创新,客户至上’,这也是构成我们文化的四大支柱。创新文化如何建立?首先要有一个创新体系。因此,我们特别注重创新体系的建设。”顾庆介绍道。

为了推动业务层面的创新实践,上汽商用车技术中心党委自2013年起,围绕上汽大通G10开发项目,依托创新课题调研,从环境氛围、工作体系、体制机制入手,提升驱动创新的软实力,搭建了“商研创新塔”。“塔”的顶层为“巨创新”,即创新文化;中层为以创新工作室、首席技师工作室、商研创意工坊为载体的“协同创新”;底层为“微创新”,即广泛开展合理化建议、QC攻关、创新论坛等活动。

其中,创新工作室是最主要的抓手。上汽商用车技术中心建立了1+X创新工作室(G10创新工作室+各专业条线创新工作室)。前者由G10项目组总工程师牵头,各功能块系统经理共同参与,从流程和管理上确保项目有序推进。后者涉及项目进程中的专业技术难题攻关。“我们把创新软实力的要求融入项目当中去。创新工作室的参与者都是从事业务工作的专业人员,这样就确保创新工作室建设和业务紧密相关。”顾庆说。

为推进创新工作室常态化运作,上汽商用车对2013年申报的20个创新工作室,建立了“星级创新工作室”评审机制。目前已有2个工作室获得四星级授牌,4个工作室获得三星级授牌。

在上汽商用车技术中心党委领导下,结合创新工作室建设,工会、团委、各部门协同参与,开展了面向全体员工的一系列学习创新实践活动。自2013年年初启动学习创新实践活动以来,截至今年9月底,上汽商用车共举办商研论坛创新讲堂5期,有328人次参与。合理化建议有效建议数14980条,建议实施率86.6%。VA/VE共实施并奖励提案68条,有效促进了多个项目单车降本。

下阶段,上汽商用车将从V80、G10产品两翼战略衍生成更丰富业务领域的两翼战略。上汽大通要从行业跟随者转变为细分市场的领导者。实现上汽商用车战略规划,提升品牌影响力,产品的成功开发是重中之重。如何以自身能力的新跨越,保障技术的领先优势、成本的竞争优势、产品的质量优势?对上汽商用车技术中心而言,机遇和挑战并存。这支敢于迎接挑战、敢于胜利的年轻团队,也将不断增强发展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为上汽大通作出新的贡献。

新一轮“大通速度”的引擎已经启动。上汽商用车技术中心准备好了。(记者 杨阳)

上篇:没有了
下篇:10多年来持续保持全国质量奖荣誉
分享到

© 2019 上海汽车报社有限公司

备案号:沪ICP备16052313号-2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