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epaper.shautonews.com/Img/2025/6/pc20250625120981f7ca9846e3886eab78b751b069.jpg
最近,上汽乘用车公司在同济大学启动了第二届“荣威·MG杯”中国大学生设计大赛活动。这是一个面向全国高校学生汽车设计的梦想舞
http://wap.shautonews.com/content/2014-05/25/030417.html

等待处理…

“荣威·MG杯”举办的现实意义

作者 颜光明
2014/5/25

最近,上汽乘用车公司在同济大学启动了第二届“荣威·MG杯”中国大学生设计大赛活动。这是一个面向全国高校学生汽车设计的梦想舞台,也是挖掘本土汽车设计师的摇篮。

与上一届相比,本届汽车设计大赛,规模更大,范围更广,专业性和目标性更强。比如结合MG品牌90周年的历史,如何在“个性、气质、创造力”上赋予新的生活元素和对当今时尚文化的理解等。大赛有国际化的视野与当下本土文化的关照。如从自主品牌的现实要求出发,提出了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如何区别的概念。这都要求大学生们除了掌握专业知识以外,还必须有观察生活的经验,对不同文化具有辨识和领悟能力。基于这样的要素,“荣威·MG杯”站在更高的水平上提出了对汽车设计的理解和挑战,由此,在业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吸引了大学生高度关注和踊跃参加。其关键点是契合了自主设计普遍关心的问题,反映了“方式设计”的要点:如何“独立之原创,自由之表达”?

“本土设计人才从学校抓起。”这是上汽乘用车公司在发展自主品牌时始终坚持的基本思路之一,也是对当下汽车设计反思后的经验总结。实践证明,没有本土汽车设计人才很难支撑起中国汽车的形象。

在这样的诉求下,大学生把对汽车设计的理解上升到对当下社会和时代背景下的“文化自觉”高度去解析并正确地呈现和表达。汽车设计不是简单的功能设计,也不是唯美的外观表现,更不是商品功利性的需求,而是要有本土文化的体现,又要有时代气息的特征,同时符合国际化的语境潮流。可以说,这是门槛不低的擂台,却也是立志成为本土汽车设计师必须持有的入门券,代表了一个产业振兴的期盼和民族自强的希冀。

大学生们从荣威品牌的诞生和MG的历史中看到了此次汽车设计大赛的“现代性”“多元性”以及“开放性”的现实意义。而这些意义是源自费孝通所倡导的“文化自觉”,以及整个行业对于汽车引进反思后的重新定位。费孝通说,“中国文化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进程中,步履维艰。怎样才能使中国文化的发展摆脱困境,适应于时代潮流?中国知识分子上下求索,提出了各种各样的主张,以探求中国文化的道路。”同样,自汽车进入中国逾百年历史中,中国的汽车人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对自主汽车的探索和追求,从张学良赞许的民生牌汽车,到长春的红旗牌轿车和上海的上海牌轿车等,先人的足迹都在为“摆脱中国汽车发展的困境”不懈努力。其中,汽车设计向来就是被格外推崇的“核心技术”。

然而,汽车对外开放以来,代表各种各样文化的汽车涌入我们的生活。无数事实证明,汽车竞争的不仅是产品和看得见的市场,还有文化和看不见的意识形态。所以,提出汽车设计文化自觉既是对产业战略要求的核心解读,也是对汽车消费价值取向的导入,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

s “荣威·MG杯”的可贵之处,就是弘扬“文化自觉”,这是汽车设计的关键词。从审美的角度看,汽车都是物化的文化,它所表达的是生活方式。纵观大街小巷林林总总的汽车,s 不难感受到这样的氛围:能够代表本土主流审美的汽车还是不多,倒是代表外来审美的舶来汽车占了多数。

俞吾金在《自觉的当代意识是理解历史的钥匙》的演讲中说,“一个民族拥有自己的悠久历史并不等于它同时拥有自觉的、深刻的历史意识。历史意识是通过艰苦的反思而确立起来的。”

毫无疑问,汽车是现代化的产物,有人称汽车化就是现代化。可以说,对于当下而言,谁也不会否认中国社会已经实现了汽车的现代化,但事实上它仅仅是物质化,还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其原因不外乎人的现代化尚未到位、物质和文化的反差强烈。

汽车的开放和合资已经走过了30年,但是,反映在汽车上的崇洋媚外或拷贝不走样的食而不化现象至今还有一定的市场,在一些人眼里,月亮还是国外圆的思维并没有因国门打开和全球化有所改变;相反,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呈现在自主汽车设计上的一些弊端依然存在。这都无助于自主设计的成长和健康发展的。

如何使自主品牌赢得消费者的认同,代表自己的文化和价值输出?这既是当下自主品牌普遍被困扰的瓶颈,也是消费者常拿来诟病的话题。要改变这一状况,正如专家们所言,现在对中国汽车业来说,什么也不缺,缺的是设计,而设计缺的则是文化。正如俞吾金所说,“一个人生活在某种文化中,并不等于他对这种文化的得失有自觉的反思意识,而文化自觉所倡导的正是这样的反思意识。”

作为印证,上汽乘用车是国内率先提出“集世界资源为我所用”,反思意识最强的车企之一,留给外界最深的印象是:国内汽车正向开发车企的重要代表之一。无论是荣威550、350系列,还是MG6、MG3、MG5系列,都是原创设计的心血之作,不仅有坚实的研发和制造体系支撑,还有国际和国内设计团队组成的设计中心,汇集了一批中外汽车设计精英站在了世界车坛的最前沿。故有人说,荣威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植入到人们的记忆,是正向开发和原创设计的结果。可以说,即便拿到国际上都找不到类似的车型,其独树一帜,而且以“数字化汽车”率先打响了车联网汽车的第一炮;而MG的重新复活也是得益于创意的新颖与时尚的前卫,是一流的设计风格重又擦亮了百年老品牌的魅力,焕发了青春活力。如MG3和MG5都是具有国际化风格的潮流先锋,充满英伦文化的张力和个性化的征服力。

如果说汽车的竞争就是文化的竞争的话,那么设计的竞争将不可避免地成为竞争的焦点。

基于这样的业态趋势,“荣威·MG杯”汽车设计大赛的举办具有前瞻性,它所唤醒的不仅是对汽车设计人才本土化培养的必要性,关键是倡导文化自觉的忧患意识,为打通汽车发展瓶颈提供了战略思路。

上篇:没有了
下篇:向型式认证转型的过渡性制度安排
分享到

© 2019 上海汽车报社有限公司

备案号:沪ICP备16052313号-2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