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epaper.shautonews.com/Img/2024/7/pc202407165a6a8d7afc774a0ba7c6fdcabe8d5206.jpg
这些年来,油耗标识问题一直都是个问题。虽然早在2009年,工信部就出台了《轻型汽车燃料消耗量标示管理规定》,旨在严格规范油耗
http://wap.shautonews.com/content/2014-04/20/019806.html

等待处理…

油耗造假何时休?

作者 富民
2014/4/20

这些年来,油耗标识问题一直都是个问题。虽然早在2009年,工信部就出台了《轻型汽车燃料消耗量标示管理规定》,旨在严格规范油耗检测。《规定》要求汽车厂商的油耗必须通过认证的第三方检测机构确认。但事与愿违,第三方检测机构与车企形成了紧密的利益链,由于缺乏监管,类似的检测实际上成了厂商和检测机构的表演秀。

众所周知,汽车油耗数据是消费者选择汽车产品的重要参考依据。目前,整车企业的“工信部油耗”和“实际油耗”出入较大,绝大多数车主也都深有体会,然而一旦遇到“油耗造假”的问题,消费者却面临“维权无门”的尴尬境地。外界对于工信部公示的油耗与实际油耗之间存在差异的质疑一直没有停止过。

以笔者之见,要从根本上破解油耗造假的难题,一是汽车产品管理制度必须由当前的公告管理向型式认证转型。即由国家颁布汽车产品的安全、环保、节能等技术标准。汽车企业根据国家标准开发研制汽车,由政府投资设立不依附任何企业的具有独立性的第三方型式认证机构对企业随机抽检。只有在型式认证的管理方式下,检测认证机构才有可能真正独立、公正、权威地行使职责,否则只是“走过场”。

二是呼吁相关主管部门完善监管制度,一旦发现问题就重罚造假的整车企业和第三方检测机构,以挥出根治虚假油耗的重拳。如在2013年,现代起亚集团就因在美国市场将自身产品的燃油经济性夸大而受到制裁,在政府干预下,美国的消费者平均每人一次性获赔约320美元,总金额高达近4亿美元。显然,在市场化的今天,只有制订出更好的制度和法规才能更有效约束整车企业和第三方检测机构不诚信的行为。

油耗造假何时休?一方面汽车行业主管部门要权责分明,事在人为;另一方面国家要明晰法律法规,加大企业违规和违法惩罚力度,降低消费者维权成本,迫使汽车企业诚信守法。总之,关键就看主管部门能否狠下决心动真格了。

上篇:试水“平行进口”利大于弊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19 上海汽车报社有限公司

备案号:沪ICP备16052313号-2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