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上海小糸车灯有限公司的车灯照亮着全球上千万辆轿车车轮前飞驰的道路。尽管在国内,上海小糸已是技术最先进、质量最优异的轿车灯具制造公司,但面对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该公司深知“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而其技术创新之路也未曾有过丝毫懈怠。
今年,在上海小糸的“三个坚持”工作重点中,“坚持科技创新强动力”摆在了首位。上海小糸总经理助理兼技术开发部部长敖锦龙向记者介绍了企业技术创新的最新成果,以及近年来一以贯之的技术中心建设和管理理念。
谈及全球车灯行业的前沿技术,敖锦龙如数家珍。上海小糸去年开发完成的全LED头灯便是一例。目前,上海小糸已经完全掌握相关技术,全新全功能LED头灯将作为国内首款自主研发的同类产品,为自主品牌添光增彩,预计今年年内上市。这项技术还获得了全球数家汽车厂商的青睐,大约有6个项目正在洽谈中。
“我们现在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前灯和尾灯。通过国际上最尖端的汽车照明科技论坛,了解世界领先的企业在开展哪些领域的研究,我们紧跟去做。”敖锦龙说。去年9月,新款奥迪A8亮相法兰克福车展,新车最引人注目的就是Matrix(矩阵式)LED大灯。它将LED分成许多不同的光源,与透镜或反光镜配合使用的独立LED在任何情况下均可提供出众的照明。在敖锦龙看来,这将掀起一场“完全的车灯革命”。为了紧跟全球技术前沿,上海小糸已在矩阵式照明领域开展了相关研究,计划近期推出首个原型。
矩阵式LED大灯的另一个亮点,是通过车载系统中的摄像头、激光测距仪、亮度传感器获取信息,分辨环境的照明状况,识别道路地形,自动调节照明。为此,上海小糸同样将前灯的智能图像识别系统纳入了相关研究。
而在尾灯方面,奥迪推出的新技术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以面光源取代往常LED的点光源,使照明效果既可以是均匀的,也可产生明暗或动态效果。目前,上海小糸也已研发出相应的原型,计划在进一步完善后推向市场。
“除了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我们用来做研发的设计工具,现在也都是自主开发的。”敖锦龙自豪地表示,上海小糸已经形成一支稳定且强有力的软件开发团队,彻底摆脱了对外方的技术依赖。“原先,我们用来设计车灯的工具,都是日本小糸开发、授权给我们使用。对我们来说,一方面条件苛刻,另一方面无法获取最先进的东西。现在,我们把这块难题全部攻克了。”据估算,这为企业每年节约了数千万元的技术转让费用。
这些技术成果的取得,得益于上海小糸领导层对技术开发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以及技术中心管理上的创新变革。“2010年以来,我们围绕‘从开发到研发’的主题,进行了一系列组织架构和人员的调整。”敖锦龙所说的“从开发到研发”,指的是从应用开发工程师中分离出一批人员,专门从事研究开发。他说:“应用开发的对象是推向市场的产品,研究开发的对象则是一种技术,最终展示出来的不是一款车灯,而是一个解决方案,并且通过原型来证明这个方案是有效率、有竞争力的。”
如今,技术中心的300多名工程师中,已有50多人属于研究开发团队。这支团队正是车灯领域先进技术的开拓者。如何管理好这支团队,使其充分发挥潜能,助推企业的技术进步?敖锦龙认为,制度的保障至关重要。
“我们现在建立了一项机制,就是人人都能成为研发工程师。加入或者退出这个团队,都是自由的。如果有人想做研发,打了申请,会有研发主管来评估。只要能拿出好的方案,展现出做研发的潜力,就可以加入。研发工程师纯粹以科技成果、科技论文作为业绩,考核既合理又严格。”敖锦龙说。
在上海小糸技术中心,“主任工程师制度”和“科技大会制度”实行至今已有10年。这是该公司发掘技术骨干、分享技术知识的重要平台。技术条线和管理条线的“双轨制”晋升通道,拓宽了技术人员的职业发展路径。
敖锦龙说:“我们一直坚持,技术中心的干部必须是主任
工程师出身。这就彻底打破了投机的可能性,给所有工程师一
种比较好的引导。想要成为技术中心的管理人员,首先必须成
为一名优秀的工程师。”
敖锦龙坦言,上海小糸技术中心的未来发展仍然面临很大的挑战。“一旦下决心走研发这条路,就必须走向全球化。我们的规模相对一些国际巨头还是不大。如果不能从全球的市场里吸收养分,没有足够的市场资源支持,即使取得了一时的成功,最终还是会落后于人。能否有持续的机制、持续的投资,确保我们一直跟上世界前沿,并在跟上的过程中不断接近,这些都是我们必须在长期战略中考虑的。” (杨阳 郁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