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2月2日,是第二个“全国交通安全日”。安全日的“宣传”虽然过去,但道路交通的安全,关乎每一天。文明出行应成为汽车社会的“必修课”。否则,与已经到来的汽车时代不适应。
2012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汽车拥有量21.5辆。按照国际通行的20辆车/百户家庭的标准,我国已快步进入汽车社会。但与之相对应的是,交通参与者的出行素质却没有完全“达标”。数据显示:今年年初至10月31日,全国城市道路因随意变更车道导致事故1276起,造成152人死亡、1467人受伤;因无证驾驶车辆导致事故3639起,造成1290人死亡、4464人受伤;营运车辆因超速行驶导致事故1413起,造成752人死亡、1581人受伤。可见,文明出行,刻不容缓;文明出行,亟待成为汽车社会的必修课。
开展特色活动。当前,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状况堪忧,城市、农村和行业有其不同的特点,依据各自特点开展针对性的主题活动。在城市,重点开展“倡导三不”活动,不随意变更车道、不乱停车辆、不闯红灯;在农村,重点开展“拒绝三无”活动,拒绝驾驶无牌车辆、无证驾驶车辆和驾乘摩托车无头盔;在运输行业,重点开展“抵制三超一疲劳”活动,抵制超速、超员、超载和疲劳驾驶。
鞭挞交通陋习。交通陋习,不仅包括开车打手机、不系安全带、随意停车等不良行为,也包括超速、超员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路上行人也是交通参与者,也应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从现在做起,不闯红灯、不与车辆争行、不翻越隔离带、不过马路走斑马线等,规范出行行为,为文明交通增光添彩、增添正能量。
提升交通参与者文明意识。“全国交通安全日”开展的安全出行主题活动,旨在传播交通安全、交通法治和交通文明三个“理念”的文化品牌。中央文明办和公安部自2010年开展三年“文明交通行动计划”以来,有效提升了全国广大交通参与者的文明意识,在实施“新三年计划”(2013—2015)中,中央有关部门进一步运用法治的力量、道德的力量、科技的力量、社会的力量,提高广大交通参与者的安全理念、文明意识,创造行车有序、行路有序和文明礼让的道路出行环境。
一撇一捺是“人”,两人是个“从”,三人为“众”。一个人时要做到“慎独”,慎独是一种内在的道德力量、一种高度的自觉性;“群体”时共同遵守秩序。行人慎独,路口会更安全;司机慎独,道路会更畅通。群体共同遵守秩序,大家为汽车社会系好“安全带”,就能创造一个文明、安全、道路畅通的交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