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双十一”汽车网购创新高,据天猫统计,11月1日—11日卖出1.07万辆,同比增长5倍,预计总车价将超8亿元。今年参与活动的有16大品牌1700多家经销商,其中一些公司的销售额破亿元。
在这些靓丽数字背后,我们似乎看到了强大的市场前景。但冷静下来,发现这并不是一个能够让人完全信服的数据,有理性的人们也已开始对数字产生了质疑。
首先,汽车电商所统计的,大多是订单量或者线索量,这种订单或线索是通过低价噱头带来的,购买意向可能比较高,但是,真正的销售额应该是消费者支付了全款后的数量,这还有待进一步观察和统计。
其次,在天猫等销售平台的数据记录中,大量的订单来源于4S店的POS机刷卡,真正的网络订单并不占主流。同时,有销售员坦言,他们会引导到店的消费者将订金付给网站,以便享受网站提供的奖品。还有不少是在店里下的订单,为了抽奖而又转到网上去的。
再次,汽车电商目前只是通过网络完成了一个意向的收集,并未通过互联网完成整个销售流程,消费者还要通过线下与经销商沟通、确认、成交,以及后续的提车。这种电商的概念与天猫相差甚远,因此简单地进行比较有失公允。
最后,换个角度来看数据,汽车电商的“双十一”,搜狐汽车、易车、汽车之家3家总共的订单总量,即使全部算成最终销量,也不过十几万的销量,与一家汽车公司1个月的销量相当,也仅仅只是汽车市场的日均销量而已。从这个角度看,汽车电商的数据含金量远没有数字反映的那样耀眼。另外,“双十一”不是常态,“汽车电商元年”也并没有真正到来。
此起彼伏的汽车网购促销,在壮大声势的同时,也助推了价格战,存在加剧市场恶性竞争的隐忧。而价格战早已不是车市竞争的主流方式。
不过,从积极的角度看,今年“双十一”汽车电商大战的意义在于打破不合理的线下垄断经销模式,通过互联网降低信息不对称壁垒,为消费者带来实质优惠。汽车电商的威力正在呈现。
人们有理由对未来汽车电商的前景充满美好的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