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广州车展给人的印象不但是规模比以前大了,创下了新车发布的历史新高,而且整个展馆和周围环境大有改善,变得整洁、有序、宽敞、舒适,与京沪两地的车展形成了不同的风格,正在因弥补其不足而受到业界的关注和参展商的青睐。
这种变化所涉及的不单是展馆附近建筑物的增多、环境改善投入的力度加大、展馆设计和硬件趋于现代,关键还是对车展有了务实的认知,不再是散乱脏的“骡马大会”,倒是向现代商业需求跨进了一大步。有人把它看作是中国车展转型升级出现的好兆头。
在汽车圈内,广州历来是汽车厂商必争之地,也是最早形成“汽车市场概念”的地方。在业界,有这样的说法,“要造势上北京,做品牌去上海,打市场下广东。”这十分形象地概括了中国汽车市场格局的成因和走势。在圈内人士看来,“得广东者得天下。”也就是说,过去如果推新车想打开市场,必须到广东市场“试水”,站住脚了,而后才会有信心走向全国。其原因是,在汽车市场被严控的年代,广东是率先对汽车市场开禁,实施汽车消费宽松政策的地区。另一方面,广东什么车都能接纳,在业内人士看来,广东曾是中国汽车市场的一片乐土。
从中国汽车市场历史上看,中国汽车消费概念最先被接受的地方就是广东。这里既有对外开放较早的缘故,也有观念和意识解放的因素。但是,最早形成汽车市场概念(改革开放之后)源自广东并非偶然,而是历史自然形成的必然。在这方面,感触最深的莫过于自主品牌车企。有人曾这样形容,广东对于自主品牌有知遇之恩。就在其他地区都在排斥和鄙视自主品牌时,是广东市场率先敞开大门接纳了这些“丑小鸭”,使它们获得了生存机会。
今天,在广州依然能看到奇瑞最早生产的车,还能在东莞等地看到吉利的车,以及一些民营企业生产的皮卡等。
不过,在这个过程中由无形市场演变为有形市场的“汽车展销会”,曾经是广东人卖车的方法之一,后来变成了大家效仿的一种营销手段并流行至今。由此出现了“汽车庙会”式的“骡马大会”,即像农村牲口集市那样,包括后来的汽车配件和汽车用品市场也跟进效仿成风,以至于蔓延至全国。所以,广州车展如果追溯起来可以找到这些影子,这也是长期以来被定位为“汽车展销会”的原因之一。相较于京沪车展,广州车展不仅起步晚(2003年),而且车展规模小,级别低(地方车展)。
而今却大不同了,谁也不敢小觑广州车展的存在,并越来越引起业界的关注和重视,尤其是国外的汽车厂商更是把广东汽车市场当作战略市场来对待。
比如,德国大众针对广东市场制订了“南方战略”,引发车界的震动。此外,日系三大车企落户广州,形成了日系汽车的“铁三角”,不仅提升了广州汽车产业地位,也凸显了这一市场的重要性,同时辐射到珠海、东莞、南海、佛山、中山等整个珠三角地区。就连不少国内车企也纷纷跻身其中,使得广东市场的地位升级至华南区域的概念。
如果说广东对于汽车厂商来说,过去是个市场概念的话,那么今天则是个兵家必争的战略重镇,其车展的地位也就随之提升,变得非同寻常。广州汽车产业有过曲折,而今不同了,随着丰田落地广州,加上本田和日产强劲拉动,使得广州汽车业有了绝地反击的底气,一跃成为中国汽车市场最活跃区域中的主场,即由过去的“市场”变成了今日的“战场”——地产车与外来车展开竞争。所以,作为这一竞争形态的表现方式的广州车展也就随之崛起。
有着市场意识的广州车展相较于京沪车展最大的不同,其鲜明的特色就是“商业车展”。汽车厂商也是把广州车展定位为“汽车展销”的级别。但是近年来,随着广州汽车业的发达和城市经济的高速发展,车展已经成为继“广交会”之后最为重要的会展经济支柱之一。几年前,地处琶洲地区的会展中心还是比较冷清的荒凉之地,现在已经扩建成集现代展览业、国际会议中心、高端宾馆和写字楼于一体的展会之城。一年一度的汽车展不仅给这里带来了人气和商业氛围,还提升了地价和档次,成为与国际商贸接轨的窗口。这种变化,再次看到无形的市场之手在推动会展经济的魔力发生着奇妙反应,使一个地方性车展华丽转身为全国性的国际车展。
首先,广州车展改变了广州的城市形象,带来了国际化的气息,相较于“广交会”来得更加大气而有气势;其次,汽车产业再次成为拉动广州经济发展的引擎得到了印证;再是,务实的车展意识促进了汽车商业文化的进步。这种变化屈指算来时间并不长,但变化的速度却令人刮目相看。
众所周知,广州车展得益于广州汽车产业的重新崛起已是不争的事实,确切地说也就是5年左右的时间,但它很快就赶上了京沪两地车展的影响力,其优势越来越显示出来。比如,过去对广州车展的定位开始修正,有些汽车厂商已经不局限在“汽车展销”的定位,而是当作新车发布的擂台、产品战略公布的高地、市场角逐的战场。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在车展之前,汽车厂商以不同方式开展商业活动的密集度是一年比一年强,将整个羊城带入了汽车狂欢之夜。如今年的“大众之夜”在广州体育馆举行,场面之大,人数之多,并不逊色于法兰克福车展的“大众之夜”,显示出德国大众在中国的全面成功和不凡的业绩。同样,奔驰在广州大学城自行车轮滑极限运动中心举行的“2013AMG极限驾驭·荣誉盛典”,更是把高性能汽车推向了极致娱乐的高潮,让人心跳加速,激情澎湃。
此外,像广汽丰田“致炫”价格发布,华晨宝马首款电动车“之诺”推出,都具有一定的新闻性,超出了一般的市场和新车发布的信息,大有“小车改变大格局”的意味,透露了未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态势。此外,像一汽-大众奥迪用户形象战略发布,实际上是代表了豪车新一轮竞争的走势。表现尤为突出的就是自主品牌集体发力,除了引人关注的观致首款量产车宣布上市外,还有广汽传祺纯电动智能概念车(无人驾驶汽车)、上汽首款量产三核插电式混合动力轿车(荣威550Plug-in)的亮相等,表明广州车展已经突破地方性车展,具有影响市场走势,带有行业、技术、产品等动态信息发布的功能。据统计,今年广州车展无论是展览规模(20万平方米),还是新车发布(超过60辆),都创下历史新高,车展含金量明显超过往年且并不逊色于京沪车展,新车发布已不局限于中国,有的还是亚洲和全球首发。
从展馆外的环境来看,汽车广告装点车展氛围要比国外车展更有“汽车味”,周围的建筑物几乎都被醒目的汽车广告占领,有的整块墙面都被大幅广告“蒙”上,就连地面上的草坪、花坛、上街沿都插上了广告,竖起广告牌,沿路的广告旗更像节日的彩旗,散布在展馆的周围,一些新车广告从展馆延伸到媒体、嘉宾、厂商入住的宾馆门口。而场馆的硬件设施和管理比以往有了很大的改进,不仅比以前干净了许多,而且秩序井然,参观环境要比京沪车展宽敞,便于参观和疏散,服务意识大有进步。
由此,从广州车展发生的变化看未来的车展,没有产业的支撑和文化的提升,要想提高车展的水平很难,这已经被事实所证明。而京沪车展目前还没有完全摆脱“形式展览”的意识,掺杂着较多的复杂因素,并没有像广州车展那样“务实”。
正如一位国外参展厂商所说,相比较而言,广州车展的展览环境比较宽松和自由,没有很大的束缚。此言一语中的。也许这正是广州车展受人青睐的原因,弥补了京沪车展的不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