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商务部牵头,中国汽车流通协会起草的《二手车鉴定评估技术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已结束征求意见阶段,有望年内正式出台。该《规范》将成为二手车评估的首个国家标准,从而对目前混乱的二手车鉴定评估给予规范。
一方面,二手车市场交易量逐渐增加,另一方面,二手车交易市场诚信度不高。这一矛盾已成为业内共识,更是制约二手车交易市场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
“一辆二手车正常的市场价位到底是多少?”“二手车评估标准是什么?”“由谁来进行二手车评估比较合适?”等,诸如此类的疑问长期困扰着我国的二手车市场,不利于二手车的流通。
笔者最近在走访沪上几家二手车市场时发现,目前,整个二手车市场的管理还比较松散,市场普遍不规范,消费者信任度不高。如在中山北路上的二手车交易市场,马路沿边站满了黄牛,大多在晒着太阳互相聊天,他们坦言车源较少,生意也不如大的二手车经纪公司。走进几家规模较大的二手车公司,这里车源大多较为充足,车子的成色也比较新。各自都有自己的评估标准,一些直接标明新车价和现价,一些则写着面议,“只要和消费者达成一致,就可以了。”一位二手车经销商这样说。在与前来看车的顾客交谈过程中发现,他们都是对车子比较懂行的,或者就是约上对车子比较了解的朋友前来一起参谋,“不然看得眼花缭乱,这样会比较省心一些。”一位消费者坦言,面对有些二手车商“匪气十足”的行为,普通消费者依靠所掌握的知识难以辨别车辆的优劣。
随着中国汽车保有量的上升,二手车行业的崛起是必然的趋势。要想引导中国二手车市场良性发展,必然要打破消费者和二手车经销商之间的“信任壁垒”。
此次出台的《规范》对二手车鉴定评估机构的条件和要求、鉴定评估程序、评估车辆价值等都有具体的规定。
标准化的评估结果可以帮助消费者了解车况,避免了“车况良好”这样模糊性的定性描述。
另外,针对消费者关于“交易市场一方面卖车,另一方面提供评估师”的顾虑,《规范》提出二手车鉴定评估机构的条件和要求:从事二手车鉴定评估经营活动的机构为第三方服务机构,经营面积不少于200平方米,具有3名以上二手车鉴定评估师,1名以上高级二手车鉴定评估师等。
事实上,许多二手车经销商根本就没有这个实力。较为尴尬的是,依托专业的二手车鉴定评估机构,评估结果可能更具可信度,但同时也会增加二手车的交易成本,这些因鉴定增加的费用势必会转嫁到消费者头上。
对此,消费者的看法也不一,有的认为,“只要鉴定结果可信,我还是愿意的,这样买个放心。”也有的认为,“这些鉴定费用应该由二手车商出,不应该转嫁到消费者的头上,或者应该由国家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补贴。”
这样一项《规范》的出台,是迈出了构建二手车市场诚信规范的第一步,其执行效果还需拭目以待。然而就其出发点而言,并非要达到立竿见影的目的,恐怕更多的是为二手车商和消费者坦诚沟通营造平台,若想真正打破“信任壁垒”,单靠一纸文件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如品牌二手车的进入将有助于国内二手车评价体系的建立、认同和使用。二手车在几大企业之下进行管理和交易,将非常有利于价格评估体系的形成和完善。关键是,二手车交易行业的商业信誉是要伴随着整体经济信誉体系的不断完善而提升,需要的是整个市场经济诚信价值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