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epaper.shautonews.com/Img/2025/6/pc2025061627504c17fb7d4e509b4a056077c95f32.jpg
近日,上海三电贝洱汽车空调有限公司召开2013年科技进步暨群众创新活动交流会,表彰2012年以来荣获全国、上海市、上汽集团及行业
http://wap.shautonews.com/content/2013-11/10/029964.html

等待处理…

激发群众智慧 推动创新改善

——记上海三电贝洱“微创·智造”活动

2013/11/10

近日,上海三电贝洱汽车空调有限公司召开2013年科技进步暨群众创新活动交流会,表彰2012年以来荣获全国、上海市、上汽集团及行业奖励与荣誉称号的集体和个人。对该公司而言,依靠广大科技人员,加速企业技术进步与创新步伐,方可直面国际汽车空调技术发展趋势,实现成为国际一流汽车空调供应商的目标。而将创新意识向生产一线群众辐射,已成为该公司提升创新和文化建设的基础,也是“劳动最光荣”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最好体现。石龙工厂的“微创·智造”活动,便是可资借鉴的一例。

由“微”着手 构建活动平台

石龙工厂是上海三电贝洱基层员工最多、与一线工作联系最密切、最能体现群众力量的工厂,也承担了部分基础管理工作。“我们希望从激发群众智慧的角度入手,推进工厂持续改善的文化建设。这就需要打造一个平台,把一线员工的热情、能量和想法融合进来。”石龙工厂党总支书记龚淼说。

在上海三电贝洱党委、工会的领导下,石龙工厂党总支、工会积极响应公司党委扎实推进“创新·创效”的工作要求,联合构建“微创·智造”活动平台,推动石龙工厂员工积极参与全员创新和持续改善活动。

该活动的策划自今年年初启动。由工厂厂办、总支组成的组委会制订了活动计划,编制了《石龙工厂“微创·智造”改进活动实施细则》。该活动鼓励员工从自己和身边做起,立足岗位开展“微”创新、实施“微”改善,优化工作环境,降低劳动强度,减少浪费和损失,提高产品质量,提升生产效率,形成全员创新改善的理念和氛围。

该活动的主要组织推进者——现场工程师、TPM专员和设备员,负责本车间部门的项目参与、促进、指导、收集和申报。项目内容涵盖八大类创新改善主题,包括安全(消隐)、技术(改进)、质量(提升)、成本(下降)、效率(提高)、管理(优化)、文明生产(促进)等,使每个岗位的员工均有“微创”的舞台,迄今班组参与率达100%。

“我们专门设计了活动LOGO‘小慧慧’,今后还将制作‘小慧慧’徽章,易于宣传和推广,达到视力提示效应。”龚淼介绍道。俏皮可爱的“慧慧”成了该活动的代言人,其帽上的“电波”和胸前的“闪电”,象征着风暴、智慧、敏捷和力量的“微创”思维。

自今年3月的启动会后,石龙工厂各车间、部门和科室积极响应、踊跃提案。7月,由老中青现场工程师组成的项目评定小组,对每个项目的立题、实效等进行现场实地评定和指导。评定组每到一个车间部门,无论是项目实施者,还是班长、主任、科经理,都争先恐后地介绍自己的项目和优势。“这个项目看完了吧?快到这儿来看看我们这个项目。”基层员工参与活动的热情显露无遗。

通过评定,40个项目最终入围,内容涵盖预设的八大类型。如变工件流转固定台为旋转台的改进项目,便是员工在操作中观察到动作不合理后改进的,大大减轻了操作者的劳动强度;轴封浸油箱改善项目,既方便操作,又保证了现场的环境整洁;在工作台面上铺上防止磕伤碰伤的塑料硅胶垫,增加防止零件掉落的挡边,挡边上留出缺口,以方便台面清扫。

改进还不仅限于现场或产品本身。提高班车管理效率软件系统项目,也是入围的项目之一。它利用考勤系统跟踪乘车人员和班次,生成每辆车乘坐人数和人员名单,为合理车型选用和调配提供了依据。“这些改善案例来自群众、实践于群众,也实惠于群众,得到了群众的认可。”龚淼说。

以“智”引慧 营造文化氛围

8月8日,石龙工厂举行“创新·创效”项目发表大会,公司党委、工会领导参加。从40个入围项目中选出20个有代表性的项目,由实施者上台汇报构想、实施和效果,专家及领导组成的10人评委给予评说,提出意见和建议。经评委打分,评出一二三四等奖和入围奖,并当场颁发,以示鼓励。

其中,充气工艺压板螺钉改进项目荣获一等奖。该项目由四车间的区域负责人提出,现场工程师实施,主要对螺钉的旋入头部增加导向,使其在旋入时不致倾斜,使售后的压缩机汽缸盖的吸排气口M8螺纹损坏下降为零。

据介绍,项目申报时按照“一页纸”的案例报告格式,发表时也以“一张幻灯片”为限,突出项目的简单易行、一目了然。会后,一位基层员工表示:这么小的项目也能获奖?我还有更好的想法呢。龚淼笑道:“大家的劲头越来越足了。”

根据全部40个入围项目,组委会汇编了《“微创·智造”案例集》,分发到各车间、部门。而在车间展示板的文化墙上,清晰地张贴出带有提案者和实施者照片、改进前后效果对比图的获奖证书,“秀”出每次微小的创新改善成果。“最关键的是激发员工的自主性,变被动为主动。原先是管理层要求他们去做,现在是他们自己主动去做。”龚淼欣慰地说道。

首批“微创·智造”的40个项目,只是现场创新与改善的一小部分。为了进一步推动群众性创新改善,该活动组委会计划在年底前再举行一次发表会,印制第二本《案例集》,“秀”出更多项目。在今年的职工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活动中,“微创·智造”也将作为应知应会的加分项加入评分。

龚淼透露,石龙工厂明年将逐步探索引入“微创活动积分制”,为该活动进一步添加动力。他说:“目前,我们已经初步建立起这个平台,营造了全员积极参与创新改善的氛围。接下来,我们要把‘微创·智造’打造成一个品牌,完善项目提案和成果发表的体系,形成长效机制,依靠群众的智慧、力量和热情,助推企业平稳高速发展。”(记者 杨阳)

上篇:本报召开2014年度宣传报道暨发行工作会议
下篇:领导班子忙查摆 公司员工齐“找茬”
分享到

© 2019 上海汽车报社有限公司

备案号:沪ICP备16052313号-2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