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检索:
沈鸿彪,男,1957年生,中专学历,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动力总成厂维修班组长、技师,曾主导L850曲轴线、凸轮轴线夹具改造等项目。直接带教的员工中,有两名R3级工程师(公司内部工程师评级)和7名高级技师。2010年获评上海通用汽车“十佳个人”;2011年获得上汽集团“身边的徐小平”先进典型,同年被聘为上海通用汽车动力总成首席技师工作室首席技师。
降本增效结硕果
在上海通用汽车,无论是已经退出历史舞台的V6机加工线还是如今当红的L850曲轴线,处处可以看到沈鸿彪的印记,他曾主导V6凸轮线、曲轴线、连杆线的改造工作,取得了大家一致肯定。同样,依靠他的经验和创新,L850曲轴线的许多设备和维修方法得到了及时改进,故障率降低了,维修效率也提高了。
去年,OP10加工中心的加工尺寸不稳定,导致不少工件报废,每次出现问题都需要大量时间调整,严重影响了生产效率。沈鸿彪得知这一消息后,花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天天耗在OP10的旁边,反复研究机械电气图纸,寻求解决方法。由于生产线只有在休息日和假期才停机,因此他放弃“五一”假期,对OP10进行有针对性地拆解,最终发现夹具的设计存在缺陷。于是,他自己动手对夹具进行改造,从那以后,OP10加工尺寸很稳定,故障率几乎为零。
不仅如此,沈鸿彪还为公司节约了好几项大笔的改进性维修成本。一磨床设备的砂轮经常咬死需要长时间高成本修整,沈鸿彪反复研究后发现是密封圈进灰造成的,根据这一问题,他自己创新出反向吹气的新方法,解决了密封圈进灰问题,节约了8万元的维修成本。一无线传输装置损坏频率高,每年损坏3-4组,利用他的反向吹气装置,如今已达到零损坏,按照每组2.5万元的采购成本计算,节约成本近10万元。还有他自创的深度保养方法,使得检测精度提高,降低了最终检测料费;通过对ARTIS刀具监控系统使用的调整,使刀具寿命从原本100个工件提高到180个工件,全年节约成本超过20万元……
这样直接和间接的降本增效实例比比皆是,只要线上出现难以解决的棘手问题,无论是生产人员、维修工,还是工程师、领导层,第一时间想到的必然是他,在大家眼里他就是生产线上的“定海神针”,似乎没有他解决不了的问题,没有他不了解不清楚的设备。
自主钻研创新风
其实,沈鸿彪的“本领”,都是自己刻苦钻研出来的。在进入上海通用汽车之前,沈鸿彪从没有学习过英语,面对全英文的设备维护资料与维修培训,面对外籍调试人员的傲慢与轻视,他意识到必须学好英语才能摆脱对老外的技术依赖,走出自主化维修之路。为此,他随手携带一本英语词汇笔记本,记录工作中接触到的每个陌生词汇,一有空就拿出来温习,并放弃大量业余时间投身夜大,不断充实自己的语言和专业技能。
最让同事们佩服的是他的学习精神。车间近百台设备的英文资料,他从头至尾翻阅不下十遍;所有来过V6和L850生产线进行调试的外籍人员,他都会尽一切办法与之交流探讨。如今,沈鸿彪已经可以熟练地用英语和老外沟通,并结合自己的经验知识翻译原版的机床维修手册,使得线上维修操作人员工作更轻松更高效,离自主化维修又近了一步。
他常常这样激励自己和他的徒弟们:外国人能做的,我们一定能做到,外国人做不了的,我们也要想办法做到!
师徒带教见真情
维修岗位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语:“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然而沈鸿彪却对此完全不认同,他觉得“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一个团队的进步和提高是真正的成功。因此,他非常愿意也非常善于带教新人,毫无保留地传授他的所有技能,传递他对于工作的热情。这些年来,他正式带教的每个徒弟都取得了巨大进步。其中,2003年的本科生施逸辛,在他手把手的言传身教下已经由初出茅庐的储备大学生成长为了一名R3级别的专家级工程师,如今已经可以独立承担其B&C曲轴线的整条线设备维护任务,是轴类维修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
沈鸿彪的多名徒弟,都在他的指导下,从没有多少实战经验的中级工成长为在现场可以独当一面的技师、高级技师。仅他直接带教的徒弟,就已经占据了轴类维修的主战力量,若加上那些间接带教的徒弟,可以不夸张地说,如今这支技能过硬、态度端正的轴类维修队伍,倾注着他所有的心血。即便如此,沈鸿彪依旧不断总结,不断完善,试图用更直观、更有效率的方法传授他的本领。
随着首席技师工作室平台的搭建,他逐步将创新思维推广至其他维修区域,带领上海、烟台两地的工作室同仁于去年全年完成现场疑难问题攻关146项,帮助各生产线提升产能。他组织维修技师将各线优秀维修经验进行梳理总结,集成资源,开设了76门维修实践课程,规范了新进维修工的培养流程。(张天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