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7月20日举行的上汽集团学习徐小平先进事迹报告会上,徐小平作了题为《最美的梦想》的主题报告,分享对体面劳动和幸福生活的理解和感悟,阐述自己学习德语、学习世界先进技术,带领团队解决生产难题、培育人才的过程,并归纳自己成功“一靠学习、二靠道德、三靠梦想”,精彩而又发人深省。下面撷取该报告部分内容,以飨读者。

我和汽车的情结源于我的父亲。他曾是一位出色的汽修工,我小时候经常听父亲讲述有关汽车的故事,因此,从小我对汽车就有着特殊的情感,梦想着将来能有像父亲一样的工作,与汽车打交道,一辈子从事技能劳动。
1977年我高中毕业,被分配到当时宝山县的一家冷冻设备厂当学徒。1989年3月的一天,已经工作了12年的我看到《新民晚报》上一则上海大众招聘维修工人的广告,我被两个关键词所深深吸引:大众汽车,德国技术。顿时,儿时的梦想再次重现。一连几天我兴奋不已,我不顾一切地参加了应聘考试,最终成为18位录取者中的一位,站在了追逐汽车梦想的起跑线上,真正开始了我的追梦历程。
记得第一次走进上海大众发动机厂的车间,我被一个个老外、一排排洋设备、一块块外文铭牌蒙住了。特别是在经历了几次维修之后,因语言不通造成的误会和尴尬使我明白了:在这里工作,就是“与世界对话”。既然是对话,就要先过语言关!
于是,只有高中文化水平、学徒出身、已经30岁的我,开始了艰难的学习过程。在领导关心下,我迈进了上海外国语大学的校门。但是一坐进教室,整天就是练发声、背单词、听录音、读课文,这对一个修机床的来说,我感觉难度实在太大。
在困难面前,还是“我的梦想”支撑了我。我开始了艰苦的自学历程。从读夜校,到翻译设备资料;从与老外探讨设备故障,到与外方的技术谈判;从阅读外文资料,到撰写技术论文都无不付出了极大的艰辛。10多年来,我学听了100多盒德语磁带、翻译了数十台进口设备的资料、阅读了30多本德语书籍、背诵了1000多篇德语文章,还用坏了5个录音机,并于2001年通过了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德语翻译的考核。
如果说学习德语是“与世界对话”的“钥匙”,那么学习世界先进技术则是“与世界对话”的“底气”。上海大众发动机厂集聚了世界上发动机制造的所有尖端技术,我憧憬着能掌握它、驾驭它……
2005年我光荣地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使我对自己的职业梦想又有了新的认识和升华。我认识到:干事业不能只靠单打独斗,个人成功只是小成功,应该带出一支团队来,团队成功才是大成功。
2006年,在公司领导的大力倡导下,公司成立了“徐小平技术服务中心”,我成为这个“中心”的领头人。2010年,我第二次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领导决定把整个维修部门交给我,那一刻,我在想:离“圆梦”的时刻不会太远了。
说到这里,大家一定有个疑问,“我的梦想”到底是什么。如果一个修设备的人整天就是修,那是个悲哀。在我的脑海里,天天都在想如何不要修。因此,实现100%的预防维修才是我们团队的终极目标,我要圆的就是这个梦。
电主轴是数控加工中心的核心部件,由于精度高、转速快,制造难度极大,国外设备供应商把电主轴作为赚取高额利润的工具,长期对我们采取技术封锁,在我们手上除了有一张写着高出一般零件几十倍的价格清单外,其他一无所有。我们不甘心,经过整整3年的艰难探索,终于实现了电主轴自主维修的梦想,从而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填补了国内的技术空白。
如今,我们不仅拥有了电主轴专业组,还开设了润滑、淬火感应器、拧紧枪、测量仪等8个专业,为我们发动机厂实现预防维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截至2012年底,我们的预防维修比例达到83.05%,已成为大众集团动力总成工厂在全球范围内设备利用率最高的工厂。
当荣誉和光环向我纷至沓来之时,我被众人关注,人们似乎都会这样问:你是怎么做到的?我的回答很简单:一靠学习,二靠道德,三靠梦想。
学习是成就梦想的唯一通途。如果我能算得上一位合格的技术工人的话,那我就一定算得上一名合格的学习者。围绕工作来学习是我长期不变的原则,技能不够就上技能培训班;外语不会就上外语培训班;电脑操作跟不上就报名学习计算机专业;后来发现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越来越不够用了,我干脆走进大学从头再来。我工作了36年,上了31年的夜校,今天,我仍然是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的学生,一个坐在教室里“与众不同”的学生。
坚守道德是圆梦的强大基石。今年是中国汽车工业开拓者和奠基人饶斌100辰100周年。1987年,这位中国一汽、二汽的首任厂长,已经退出领导岗位的老领导,在一次大会上动情地说:“我愿意躺在地上,化作一座桥,让大家踩着我的身躯走过,实现中国几代汽车人的轿车梦!”一个月后,他就倒在指导上海桑塔纳轿车国产化的岗位上。这位中国汽车工业领袖人物高尚的道德情操令我们晚辈敬重不已。老人家其实在告诫我们:汽车人的每一个岗位不是讲究个人利益的地方,而是一个个为中国人实现“汽车梦”的圆梦岗。
人一定要有梦想,有梦想就有追梦的动力。我在学徒的时候,我一直梦想着哪天能超过师傅;当我走进上海大众,看到德国专家对先进设备那种驾驭能力的时候,我又想什么时候能超过德国专家;当我参观了德国设备制造公司以后,我又开始做梦,什么时候我们也能造出这样的机器啊?36年来,我不仅赶上了师傅,解决了德国专家没能解决的问题,还拥有了自主知识产权的发明专利。我一步一个梦想,梦梦成现实。今年,在全国两会上,当习近平总书记讲出中国梦3个字的时候,顿时把我那些大大小小的“连环梦”与中国梦紧紧联系在了一起,使我悟出了一个道理:当个人的梦想与企业的愿景、国家的命运相一致的时候,人生一定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