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车难问题并不仅仅只有国内存在,国外大城市也面临着同样问题。据《羊城晚报》报道,为解决这一问题,各国都在采取许多措施来应对。而国外这些成功的经验正在被国内所借鉴,例如北京市交通委将研究出台相关补贴政策,对投资建设停车场给予支持,正是参照了国外的做法。都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其他国家在治理停车方面有哪些经验得失可供我们参考。
美国
纽约市在城市改造中,在原来拥挤的老城区将无法修复的残破建筑拆除后,有计划地增设停车场。在建造新楼的时候,更是留足每家都有的停车位,经过多年的积累,老区居民的“停车难”逐步进行调整和得到解决。
商场车位夜间出租。美国的专用停车场都是自己定价,政府部门不干涉,唯一的要求是必须在停车场入口处明码标价。短时间临时停车的收费最高。超过24小时算长时间泊车,价格相对低些。一些停车场还对稳定的老客户出售更便宜的“停车位月票”,总价在平时价格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在美国大多数商场都自备停车场。商场打烊后,这些场地都会空置一夜,所以这些停车场晚间都会出租,一般价格不太高,条件是早上商场营业前,一定要离开。
日本
没车位不给上牌照。日本政府仅涉及停车方面的法律就有五六部之多。根据日本法律规定,个人或单位在买车时都必须出具拥有固定车位的证明,这种固定车位既可是自有的也可是长期租借的,车位必须在离单位或住所500米至2000米范围内,否则交管部门将拒绝给新车上牌照。
给私营停车场减税。日本政府鼓励引导私营停车场,对营业性停车场减免税。在一些特别繁华和拥挤的路段,日本政府积极倡导“小而分散”的原则,不主张停车场的“扎堆”设立,特别是鼓励经营者多建立体停车场,因此在日本,有的停车场只有两三个车位。
晚上路边停车免费。为了将路边的潜在停车位利用好,日本各城市均在道路较宽、车流量较小的路段设置临时性的收费停车位。白天在这些车位停车,最长不能超过一个小时。到了晚上,这些停车位则全部免费向车主开放。
英国
在伦敦老区,白天可以看到不少双道马路上,在路中间黄线两侧,画有斜向来车方向的停车线,并标有可停车时间限制。平时这个车道就是普通的行车道,和其他道路无异,而到了晚上规定时间内,只见这些停车格一下子涌满了各式家用车辆,只留路边靠建筑物一侧的道路供车辆通行。
这种方式满足了城市中夜间停车需求大,又解决了那里地皮不足不能建设太多停车坪的问题,到了早上,这些停在路中间的车按时散去,那里又恢复为快车道,车来车往。而在晚上非繁忙时段,单道行车足以满足交通需要,还不会因为在路边停满汽车、发生火灾等紧急情况妨碍人员疏散和消防人员救火及救人。
德国
在德国的柏林:德国人的严谨体现在城市管理上,他们几乎允许所有的城市道路停车,但用限时、非限时等手段加以限制。关键是柏林有非常发达的停车导引系统,即使初次在柏林驾车,只要认得德文就可以轻松地找到分布在市内的各处停车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