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epaper.shautonews.com/Img/2025/5/pc20250516e0433564ea364249856b357972de4a12.jpg
看多了各种车展,喧闹和拥挤背后大多是一样的场景,本以为这次上海车展也是如此,却不承想,在同样的喧闹和拥挤展馆里,笔者竞品
http://wap.shautonews.com/content/2013-05/05/028077.html

等待处理…

务实的上海车展

作者 顾行成
2013/5/5

看多了各种车展,喧闹和拥挤背后大多是一样的场景,本以为这次上海车展也是如此,却不承想,在同样的喧闹和拥挤展馆里,笔者竞品出了一丝不一样的感觉。

务实,这一届的上海车展,似乎相比以往各届的北京和上海车展,不仅只是首发车、概念车和全新车型的质量和数量上了一个台阶,而且还给人多了一种务实的感觉。这种感觉,或许正是顺应着中国车市连续多年荣登全球最大车市,逐渐开始从量变走向质变的一种先兆。

新能源车的务实。对于前几年兴盛的新能源车“弯道超车”,笔者一直心怀置疑。从几年前的车展上也不难看出,有些企业的新能源展车,只是个壳子而已,尽管在数量上,国内车企新能源展车的数量能占到展车2/3之多,但大多数展车的核心技术含量,可能还比不上某些海外车企的一款量产混合动力车。值得欣慰的是,这种“跑量”式的新能源车展销在本届车展上不见了踪迹。在全场90多款新能源车中,国内车企展出的新能源车只有35辆,仅占1/3多一点,而且,其中大多数都已经进入了量产规划。同时,新能源车在各大车企的展台上,也不再作为主角出现。

笔者认为,这就是一种务实,与其去期待一步到位能够“弯道超车”,还不如先踏踏实实将常规燃料动力驱动车型的油耗和排放降下来,把混合动力车型发展起来,将眼前的环境改善工作先做到位,然后再来提升技术含量和储备,一步步为新能源车在未来的发展夯实基础。而且,有消息指出,未来节能补贴的方式可能按照实际节油率来划分档次,在这种务实政策的影响下,国内车企在节能领域的务实之风,或将得到进一步加强。

自主品牌的务实。作为国内最大的汽车工业展览会,上海和北京车展一直是车企发布重大战略规划的最佳舞台。从这次参展的自主品牌车企打出的展台标语和发布的具体内容来看,少了一些过于浮夸和空中楼阁般的东西,可以说是不约而同地,开始脚踏实地重回务实之路。例如,曾经在几年前大搞多品牌战略的某知名自主品牌车企,今年也悄然打出了回归技术的务实标语。再例如,以往只出现在合资品牌展台上的各种核心技术,像涡轮增压发动机和6速或双离合变速器等,也不只是在一家或几家自主品牌车企展台上可见,而是已经形成了遍地开花之势。

笔者认为,自主品牌此次集体大秀技术实力,多少有些和我国汽车工业即将从量变增长演化到质变有关。从家用轿车井喷开始算起,至今已经超过十年,在这十多年中,大多数自主品牌给人留下的印象都与技术含量低和产品品质差有关,为了提升市场占有率,一些自主品牌车企也只能被迫在营销上制造热点来抗衡合资车企。而随着这几年的慢慢积累,或海外并购,或引进人才,或全球合作,自主品牌的技术底蕴也在一点点夯实,在以往备受诟病的动力总成和主被动安全系统上,自主品牌正在一点点拉近与合资品牌的差距,有了技术底蕴,自主品牌也就开始有了底气,开始陆续高举品质的大旗来参与竞争。

其实,在去年年底的广州车展上,自主品牌的务实成效,已经有了一些端倪,到了上海车展上,这种成效竟演变成百花齐放的喜人态势。这着实让关注着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人们,对于自主品牌在未来的发展,更多了一丝期待和把握。

合资车企的务实。过去几年在汽车消费市场上,经常会出现这么一种怪现象,那就是,明明一款车在海外市场上热销到烫手,可在国内市场上就是热不起来。原因其实很简单,水土不服,而跨国车企又不愿意为中国市场专门进行调整。由于消费者使用习惯和文化背景的不同,总在不经意间,跨国车企在海外的热销车型在中国市场上,就从淮南的橘变成淮北的枳。例如,欧系车的后座空间太小,美系车的油耗太高,或是日系车的车身材料太薄等等,都能成为一些消费者对某一款产品的诟病和不满。

随着中国汽车市场在全球地位的不断提升,跨国车企也开始将越来越多的关注落到中国市场上,从一开始的随意,到后来的逐步加强关注,到如今的可以说史无前例的重视,跨国车企在中国市场上,同样在走一条务实之路。这种务实,是我们可以回忆起或可眼见的,从两厢车硬是改成三厢车,从轴距的加长和后排空间的加大,从内饰的改进,从全球最新发布车型落户中国的速度之中,跨国车企在中国越来越务实,而这种务实,在今年的上海车展上,随着多家跨国车企在华的合资企业推出为中国市场定制全新车型,演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素来保守的丰田为中国市场全新打造了威驰和雅力士。据悉,为此丰田在50多座城市进行了涵盖100万个用户样本的调查。同样保守的广汽本田这次同样带来了为中国市场打造的全新中级车凌派,该车彻底改变了本田过往将海外车型直接导入中国市场的模式。日产则发布了为中国80后年轻一代设计打造的全新概念车Friend-ME。

在笔者看来,这些“中国定制”车型的密集出现,说明一些合资品牌针对中国市场的态度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中国市场不再只是提款机,而是开始融入跨国车企的全球战略中去。这种变化,对于整个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来说,其带来的务实之风,显然是非常难得的,其在未来引发的连锁效应,非常值得期待。

本届上海车展上的务实之处,还有许多。例如,车辆小型化的趋势开始迅速抬头,传统动力技术的革新让人眼花缭乱,混合动力新车的数量越来越多,各种售后服务政策的发布,合资自主品牌扎堆出现等。一直以来,人们都在议论,中国何时从汽车大国变成汽车强国,笔者认为,就如本届上海车展一样,变化总是在一点点间,厚积薄发而出。

上篇:令人印象深刻的上海车展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19 上海汽车报社有限公司

备案号:沪ICP备16052313号-2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