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上汽集团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发布。业内人士认为,该人才发展纲要的出炉,展现了上汽人才发展的宏伟蓝图,充分表明上汽对人才培养工作的高度重视。作为上汽人才培养的主阵地,上汽集团培训中心如何贯彻落实上汽人才发展纲要,围绕上汽党政重点工作,在“高级经营管理人员、专业技术(管理)人员、技能人员”三支队伍的培养工作上创新模式、转型发展,为上海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着有力的人才支撑?为此,记者采访了上汽集团培训中心党委书记李乐平。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上海汽车工业高速发展,对人才的紧迫需求历史性地摆到了上汽发展的议事日程上。上汽从年产1万辆轿车发展到100万辆,用了20年时间;而从年产100万辆发展到400万辆,仅用了6年时间。“上海汽车产业在较短的时间内成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除了领导决策正确、坚持技术进步和产业优化等因素外,很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上汽坚持‘造车育人’的理念,坚持全员培训,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在阐述了上汽发展的历史背景后,李乐平介绍了上汽在人才队伍建设,特别是开展“三支队伍”培养和培训工作及成效。
“近几年来,上汽培训中心业务发展迅速。按照上汽领导的要求,概括来说,主要做了两件事:一是做大做强培训业务,二是建设培训中心的企业文化。”李乐平认为,上汽培训中心要做好企业培训服务工作,首先自己本身要转变思想观念,转变工作作风,树立全心全意为企业服务的意识。“近年来,我们贯彻上汽集团工作主题要求,围绕中心发展目标,引领员工建设‘育人文化’,树立‘用户第一’的理念。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全体员工的全局意识、服务意识、市场意识和创新意识显著增强。”
“在服务企业上,我们明确提出,上汽发展到哪里,我们的培训工作就覆盖到哪里,上汽先进的技术和管理就输送到哪里,上汽的愿景和文化就传播到哪里。”
近年来,上汽培训中心(党校)在南京、烟台、青岛、重庆等地设立了教学点,坚持送教上门,为上汽沪外企业做好人才培养和培训工作,受到了企业好评。2012年,全年培训量达到16.2万余人·日,其中送教到企业30余家,共计3.56万余人·日,占总培训量的22%。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12年,上汽培训中心经上汽有关部门考评,获得“A级”。(下转A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