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据乘联会统计数据,10月份,国内乘用车产量126万辆,环比同比均下滑,其中,MPV产量下降幅度最大,同比下降14.2%,环比下降8.8%。乘用车销量124万辆,同比增长11.7%,环比微增0.3%,各细分市场,除了轿车销量环比微跌外,其他各车型环同比均为增长,其中SUV依旧最为热销,同比增长15.6%。
从近期几个月的产销数据来看,日系车的减产对于中国汽车市场并无太大影响,虽然10月份日系车依旧减产减销,其批发销量环比和同比分别下降34.5%和56.5%,但其失去的份额基本都被其他合资企业和自主品牌瓜分。换个角度来看,说明我国不少汽车企业产销能力依然拥有较大提升空间。未来日系车逐渐恢复生产和营销之后,其失去的份额能否快速被夺回,值得加以关注。
受日系车的销量下滑影响,自主品牌成为近两个月国内乘用车市场的最大赢家。9月份自主品牌狭义乘用车批发销量环比增长28%,同比增长7.5%。10月份自主品牌狭义乘用车批发销量环比再增2.7%,同比增15.1%。狭义乘用车自主品牌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从8月份的26.4%增长到32.6%,到10月份又升到33.9%。
据乘联会秘书长饶达介绍,自主品牌企业经过多年积累,研发水平已经大大提高、研发人员比合资企业多3倍、仅这两年就投入200多亿元促成了研发质的飞跃。在整车、发动机、自动变速箱和电子技术等方面都有重大突破。这两年在众多投产的新车和换型车上表现抢眼,由于产品基本同质化,而价格便宜20%以上,再加上日系车市场份额突然下滑,故而赢得了一些市场。
不过,如果市场对于自主品牌的认同感没有真正提高的话,即便这两个月自主品牌企业状态有所回升,但未来形势仍不容乐观。今年1-9月份广义乘用车批发销量同比增6.4%,自主品牌企业为-0.7%,终端销量同比增5.3%,而自主品牌企业为-1.3%。去年乘用车同比负增长最大的10家企业全部是自主品牌企业,今年仍有9家。
对于11月份的市场预测,饶达表示,11月份有22个工作日,与去年同期工作日相等,但是环比却增加了4天,使11月的销量环比会较大增长,但消息面和政策面因素对汽车消费的推动有限,所以同比数据不会出现较大增长。(顾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