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名片】
上海天合汽车安全系统有限公司(STASS)成立于1997年7月,是上汽集团旗下华域汽车系统股份有限公司(HASCO)与美国TRW Automotive公司合资经营的生产型企业。公司位于上海安亭国际汽车城零部件工业园区,主营产品为汽车安全带和安全气囊,拥有国家级的安全系统实验室。
天合公司获得ISO/TS16949:2009、ISO14001:2004、OHSAS18001:2007等质量体系认证证书,是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上海市外商投资技术先进企业、上海市科技“小巨人”企业,拥有市级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
公司主要客户包括上海大众、上海通用、上汽乘用车、长安福特、长安马自达、神龙汽车、奇瑞汽车、北京奔驰、华晨宝马、广汽乘用车等,是目前国内专业从事汽车被动安全系统生产的主要供应商之一,在汽车被动安全系统领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公司将通过“十二五”的发展,形成集安全带、安全气囊、方向盘为一体的汽车乘员安全系统模块化设计能力。以自主研发为主、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为辅,加强产学研合作,加大科研投入,逐步形成核心技术开发能力。
【理念体系】
1、企业愿景
创新一流技术,创建一流团队,创造一流管理,成为全球汽车安全系统行业高质量产品的标杆
2、企业精神
恪尽天职 激发合力
3、价值理念
超越自我,超越客户需求
【文化背景】
上海天合公司生产的汽车安全带俗称“保险带”,是汽车乘员被动安全的重要装备。公司认识到:企业的产品关系到乘员的生命,必须不断提高技术含量、增加“保险系数”;而员工在工作时的责任心则是保证产品质量的“保险系数”。要不断提高员工工作责任心,有效途径就是快乐工作。只有人的快乐要素增强了、“保险”了,做出的产品才能更加“保险”。倾听诉求、引领价值、提供平台,是上海天合提高“保险系数”的3个着力点。
“保险文化”是企业结合产品特点形成的特色文化。体现在日常行为和工作上,全体员工要做到3个“保险”:
(一)在关键节点上,为“供货”保险上海天合是汽车零部件企业,公司义不容辞的职责,就是确保按计划供货,确保整车厂的生产装配线不会因公司的不尽责而暂停。“确保供货”是公司的基本责任。关键节点不能脱,否则会对客户供货产生影响。因此,上海天合员工要满足客户对供货的节点要求,为完成任务、“确保供货”起到保证作用。
(二)在日常生产上,为“安全”“质量”保险
公司经常向员工灌输“安全无小事”,要求提高安全意识,制止各种不安全行为,做确保安全的有心人。
曾有人做过这样的概算:一个汽车安全带装配工人一生所装产品,可救7条人命。公司生产的是汽车安全系统产品,产品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乘车人员的安全乃至生命。上海天合的质量方针就是“质量=安全”。上海天合员工要精益求精,为质量把关、为安全保险。
(三)在社会生活上,为“形象”保险要通过学习型企业的建设,不断提高队伍素质。通过不断学习上汽集团核心价值观和愿景,确保员工各方面素质和能力不断提高。
员工在社会生活中要遵纪守法、弘扬正气,维护社会公德。企业要关注员工热点,帮助群众解决他们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确保“上海天合人”的形象在社会上是正面的、进步的;确保上海天合企业形象不断提升。
【特色活动】
案例1:通勤车保险带和助动车反光背心
保险文化当然首先要考虑为员工安全“保险”。为避免通勤班车在行驶途中使员工意外受伤害,2008年上海天合就主动提出,给服务于本企业的班车公司8辆大巴免费安装安全带。此举得到员工普遍好评。后来此事传到了上汽集团,胡茂元董事长给予充分肯定,集团安全部门还发文要求各企业参照该做法,确保员工上下班安全。根据集团安全部门的统一安排,上海天合后来又提供产品和服务,为许多兄弟企业的通勤班车安装了保险带。
在上海天合工作的劳务工大都住在公司所在地附近,他们上下班用得最多的是助动车。由于地处郊区,有的地段路灯不亮,夜间上下班行驶有隐患。怎样提高安全系数?经过调研论证,公司给每位骑车劳务工发了一件反光背心,从各种细小之处充分考虑员工的安全。
案例2:激发青年工程师创变“心智模式”
在建设学习型企业方面,公司开展了“创变心智模式”活动。“心智模式”是指深植于我们心中的关于自己、他人及周围世界的既有认识。养成开放思考、系统分析习惯,保留心智模式中的科学部分是非常重要的。公司把此工作的重点放在干部和青年工程师身上。创变方法多种多样,如针对某个热点问题,结合近期接受的培训,介绍理论模型,集思广益“头脑风暴”等,锻炼养成系统思考问题的习惯和能力。
2011年5月,为开拓思路、促进工作效率,提升“团队作战”能力,公司、部门领导“三堂会审”,对全体在岗青年工程师一一进行了面试评估。给每人一个案例要求分析并制订对策,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两周后工会又召开青年工程师座谈会,大家谈“面试评估”时自己的想法和解题思路,谈岗位工作中碰到的种种难题。工会主席当场答疑解惑,指出优劣之处和努力方向。会后许多青年坦言:这样的活动对自己帮助很大,希望企业以后多多组织这样的“头脑风暴”,帮助青年们快速成长、岗位成才。一位青年工程师感慨:“3个小时的交流,获得了3年都没得到的感悟。”
案例3:派遣制劳务工“恋窝”去而复返
上海天合的劳务工是派遣制的。为淡化这种差别带来的不利影响,平时公司将合同工、劳务工统称为“上海天合人”。在评选各类先进时,每次确保劳务工的比例,因为这样做可以让劳务工感受到企业的效益中有他们的劳动,企业的发展中有他们的贡献。
日常激励机制中,上海天合有个基本做法,就是劳务工“评优加星”:每季评一次,等级从“一星”到“五星”,每颗星都与奖金挂钩;在“五星”劳务工中评选“优秀劳务工”,评上后完全享受合同工待遇。每年与优秀劳务工签订劳动合同。2012龙年迎新员工大会上,就有13名劳务工签约成为正式合同工。公司进一步加大劳务工培养力度后,2013年春节前将会有更多劳务工转为合同工。
公司企业报曾刊登过一篇《上海天合,我又回来了!》的文章,很有代表性。那位劳务工2009年因回乡结婚退工。次年又返沪打工,重新加入上海天合。文章真情流露:“一年多后重回公司,感觉这里的变化真的很大。天合大家庭越变越好,我们劳务工也会更加珍惜在这里的发展机会,努力认真地工作,为自己打拼,也为天合更辉煌的未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相关链接
上汽集团26家基层企业的特色文化
1、上海大众“追求卓越,永争第一”的特色文化
2、上海通用“一切以用户为中心”的特色文化
3、延锋伟世通“家园文化”
4、上海小糸车灯“改善文化”
5、上海三电贝洱“‘经营者’文化”
6、上海汇众公司“汇众文化”
7、上海纳铁福“精益·卓越文化”
8、上实交通“致强文化”
9、联合电子“环境文化”
10、上汽销售“服务文化”
11、上海法雷奥“轴心文化”
12、上海皮尔博格“精品文化”
13、上汽通用五菱“低成本、高价值文化”
14、上汽开发公司“开发文化”
15、上汽变速器“一切工作服从于质量”的特色文化
16、上海采埃孚“人和文化”
17、上汽资产经营公司“新·心文化”
18、上汽财务公司“价值文化”
19、上海中国弹簧“三环文化”
20、上海赛科利模具“尚优文化”
21、上海汽车乘用车“品质文化”
22、安吉物流“诚信文化”
23、申雅密封件“合作文化”
24、大众变速器(上海)“太阳花文化”
25、上海制动系统“责任文化”
26、上汽培训中心(党校)“育人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