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22日,安徽广德,上海通用汽车/泛亚汽车技术中心研发试验中心(广德)(以下称“广德研发试验中心”)正式竣工揭幕。
上海通用汽车,这个中国汽车制造业的领跑者,终于拥有了一座与其市场地位相匹配的国际一流试车场;而泛亚汽车在通用全球研发体系中的地位,也因为这座最新标准的试车场而进一步提升。同时,作为国内规模最大、道路种类最多、技术标准最先进、配套设施最完备的研发试验中心,广德研发试验中心也为中国现有和将来的试车场划定了全新标准。
对于广德研发试验中心的建设管理团队而言,这个创造了业内无数第一的项目则饱含了过去几年所有的艰辛与光荣。日前,记者来到广德亲身体验,试图了解:“中国首屈一指的试车场”到底有何奇妙?项目建设历经哪些艰辛?它的投入使用对于相关企业的意义究竟几何?
日行万里的极限体验
安徽广德,苏浙皖三省交界之地,岳飞曾以此为跑马岗,操练御敌。如今,国际一流的试车场坐落于此,一匹匹“钢铁战马”在此飞驰,颇有当年武穆将军跑马练兵之气势。
广德研发试验中心区域面积5.67平方公里,比上海世博园区的面积还大。广德研发试验中心的试验道路长达60多公里,包含67种典型特征路面,这些数字都是国内第一。再加上各种配套辅助设施,使得广德研发试验中心能够有效考验车辆各方面的性能极限。
百闻不如一试,记者亲身体验了一整套的“汽车终极考验”。
高速环道是衡量一个试车场水准的最重要标志。广德研发试验中心长达9.036公里的高速环道同样也是国内之最。进入400米跑道式的高速环道,大脚油门,时速迅速抬升至180公里,飞速扫过直道,入弯,速度丝毫不减——最大35度的倾斜坡度抵消了离心力。从远处看,弯道上的车辆简直是在“飞檐走壁”,但在车内,却是异常平稳,这要归功于国内平整度最高的沥青路面,只有这样,才能使得车辆始终保持高速,以此测试其耐久性和高速可靠性。
据介绍,广德的高速环道共有4条车道,最外侧的第四车道最高安全时速可达280公里,同样为国内之最。一圈圈飞驰,让人恍若置身勒芒24小时拉力赛的赛道上。
除了对性能极限的测试,试车场还设计了诸多特殊路面,模拟了车辆可能碰到的各种路况。试车场不仅“标配”有全球标准规范的试验道路,如比利时路、搓板路、噪声路、标准坡道区、环境模拟试验区等等,还有适合中国“特有”路况的试验路段。比如模拟浦东新区的新金桥路,它对某些噪声的试验很有效,并在未来的新建试车场成为通用全球的标准路段。
而长达1.2公里的长坡桥,即使在通用全球试车场体系内也是独一无二。在这座桥上行驶的效果,完全等同于通用底特律Milford试车场的那座山丘,连坡道上的起伏和小石子的摩擦系数,也可以完全模拟。
同样值得一提的还有试车场的配套生活区,届时,试车场的配套生活区将容纳超过150名试车员,考虑到为试车员提供更舒适、更人性化的感受,生活区的规划和设计无处不体现着对员工的关爱:前卫的建筑设计、标准化管理的宿舍、绿化、健身房、运动场、便利店等一应俱全。
对接全球的重要一环
广德研发试验中心建成之前,上海通用汽车的试车工作都在其他试车场进行。由于规模较小,诸如极速试验等项目都无法完成,由于租用试车场还经常会遇到排期限制,往往会打乱研发节奏。而广德研发试验中心的投入使用,彻底改变了上述现状。
据试车场相关人员介绍“除了先进的硬件设施,广德研发试验中心还会配套最新的试验管理体系。”这个体系的关键就是自动远程监控。“国内有些试车场每个道路的入口处是靠人工来管理车辆进出的,而在广德,我们将全部实现智能化。”据了解,智能化系统会自动打印各个道路关口车辆的型号和进出时间。前来进行试验的每辆汽车上都会配备GPS芯片,记录车辆的方位、试验时间和各项试验数据。
按照设计,广德研发试验中心最多可容纳140多辆汽车同时试验,未来将应用于上海通用所有的车型研发试验。同时,广德研发试验中心将支持上汽、通用及其国内合资企业长期产品开发和测试的需求,并为其他车企提供研发试验和测试专业服务。
9月中旬,广德研发试验中心已经通过了通用的全球试车体系相关性测试,这意味着,同样一辆车,它在广德研发试验中心做出的数据,与在通用底特律Milford试车场做出的数据可以完全互通。
对于上海通用和泛亚汽车来说,这的确意义非凡。从当下的汽车研发趋势来看,虽然模拟试验技术不断发展,但是整车试验仍然是汽车研发认证不可替代的一环。而世界各大车企力推的平台化研发,也使得平台化的试验、认证体系成为必然。只有在这一环上融入体系、对接标准,才能真正增强企业的研发实力,抢占先机。
全国找不出第二支的团队
建设期间的最大挑战就是“新”:全新的团队、全新的项目。
参与广德研发试验中心建设的管理团队大约有40多人。从人员构成上看,他们来自上海通用、泛亚汽车等诸多单位,还有本地招聘和非在册的员工;从专业上看,他们有的搞道路建设、有的搞汽车试验、有的搞后勤管理。据参与试车场建设的一名负责人介绍,“造车和造路是完全两套工作模式,之前以为一封邮件可以解决的事,在这儿可能需要五六个公章。而大家谁都不知道试车场的建设应该如何管理。”这样一支复杂而年轻的队伍,管理占地面积比世博园区更大的项目,如何磨合,是个重大课题。
试车场项目团队应对的方法却很简单:畅所欲言。通过无数次不分等级的专题研讨和实践,每个流程都渐渐提炼出行之有效的流程。而团队之间的凝聚力也在朝夕相处和头脑风暴中形成。从开工开始就加入团队的一名成员回忆说,刚来到现场,感觉环境生态很好,“结果晚上一开灯,房间里几百只各种虫子,根本没法睡。”而在土方堆积阶段,原生态马上变成“黄土高原”,“不下雨就是灰,一下雨全是泥。”项目初期,现场团队在附近的一个废弃小学里办公,时逢严寒,还要接受缺水断电的考验。
即便如此,项目团队仍然每天坚守现场10小时。只有这样,才能把工程师、供应商、监理从办公室拖到现场来,解决问题、控制质量。
逼着这个团队如此拼命的,是试车场这个新的项目类型。
从一名具有10年工作经验的道路工程师口中了解到,当时他看到广德研发试验中心的不少施工图纸就傻了:“我从来没见过这样的设计要求。平整道路的标准要求较高速公路高出很多;过去我们是按照要求做一条好路,在试车场却要把一条路按照要求修坏!”。9公里长的高速环道,高度误差要求达到土3mm/5m;5000m2模拟雪面的低附着系数路,要求在下雨天没有一点积水;由100个板块组成的露石水泥路(测量车内噪声),要求每一个板块的噪声值误差不超过±3分贝……施工方曾经感叹:“这不是在造路,这是在造精密仪器。”
面对近乎苛刻的设计要求,试车场管理团队的解决方案依然简单:创新。
动态广场的低附着系数路面是最典型的例子。为了完全模拟雪面,5000m2的玄武岩要求不能积水。如此大的面积,已有的工艺根本无法达到平整度要求。项目团队创造性地提出,将20cm乘以20cm的玄武岩小块翻过来拼接成一个完全平整的平面,然后再进行整体吊装。完工后,下雨时,5000m2的路面果然看不到一处积水。这项工艺已经申请了发明专利。整个建设过程中,项目管理团队共申请了两项发明专利和一项实用新型专利。
对于工程建设来说,还有一个永恒的挑战,那就是廉洁自律。广德研发试验中心的投资额大、质量要求严,这个问题就更需要重视。
广德研发试验中心的大门前,最显眼的就是一块卧牛般的巨石,上面镌刻着“创领未来”4个大字(见下图)。而广德研发试验中心的投入使用,无疑是为这一主题打下了极为重要的基石。“成为亚太最好的试验中心和最好的试验团队”,这是试车场团队的目标。厉兵秣马、如虎添翼。未来,上海通用、泛亚汽车乃至上汽集团的核心竞争力必将提升至更高的境界。(题照为试车场鸟瞰)